游客
题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 [美]沃尔特·拉弗背《美苏冷战史话1945—14975》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①美、欧、日△是基础;②美、俄、日△是关键;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此,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那些国际力量限制了当时美国的“威力”?
(3)材料三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条约、事件及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益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请回答:
⑴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百年间签订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⑵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际态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二 在一战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国联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20世纪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的影响。
(2)材料二认为国联“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一观点。国联的成立为什么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

王朝
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
享年

前211年—前207年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二世而亡
15年
西汉
前206年—公元8年由王莽禅代
215年
新莽
9年—23年亡于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
15年
东汉
25年—220年
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曹魏禅代
196年
三国
220年—280年蜀亡于魏(263年)
魏由西晋禅代(265) 吴亡于西晋(280)
61年
西晋
265年—316年亡于匈奴族所建的汉
52年
东晋
十六国
南北朝
317年—589年
北周禅代于隋(581),陈亡于隋
273年

589年—618年亡于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江都兵变,二世而亡
30年

618年—907年为黄巢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朱温后代取代
290年
五代
907年—960年赵匡胤借兵变禅代后周
54年
北宋
960年—1127年亡于女真族所建的金
168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亡于蒙古族所建的元
153年

有人据表内容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王朝更替是简单的重复,而有人则认为是螺旋式上升。评关于王朝更替的某一种观点(请结合唐宋有关史实评价)。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节选),回答相关问题。
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世界之有完全国家也,自近世始也。前者曷为无完全国家?以其国家思想不完全也。……故今略述其变迁异同之大体,使吾国民比较而自省焉。苟思想之普及,则吾国家之成立,殆将不远矣。

甲欧洲旧思想
乙中国旧思想
丙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四、帝王代天临民,帝王之权即神权,几与神为一体。
四、帝王非天之代理者,而天之所委任者,故帝王对于天而负责任。
四、帝王及其他统治权,非天之代理,而民之代理,非天之所委任,而民之所委任,故统治者对于民而负责任。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而不相属。
七、立法权在少数之人(君主及贵族),其法以神意为标准。
七、立法权在一人(君主),其法以古昔为标准。
七、立法之权在众人(全国民)、其法以民间公利公益为标准。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1)概括甲、乙、丙三种思想中关于君主权力的不同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不同主张的思想来源。
(3)概述梁启超创作此文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写作意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国有兴革,何以使民不疑?国有征敛,何以使民不怨?兴革视民之俗,何以杜其疑而使之和?征敛视民之力,何以平其怨而使之服?权衡枢纽,必在议会。……所拟定的府县议会议员,至多不过5人,而且选举人与被选举人限于“有家资或有品望”的绅士。
——张謇《变法平议》
材料二 1909年10月,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就发起组织谘议局联合会。分别以“预备立宪公会”和江苏谘议局研究会等名义宴请各省议员代表。对于请愿书和请愿团成员,张謇都仔细斟酌,并发表《请速开国会建设责任内阁以图补救意见书》,情真意切,情理交融,从列强瓜分中国谈起,将国家的危机娓娓道,最后落脚到只有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方可全国上下一心以共同抵御外侮,否则,就使得爱国者灰心,人心殆失……1909年底开始,轰轰烈烈的请开国会运动序幕拉开。
——《张謇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参与及影响》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活动的积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