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曾这样评论国际政治原则:“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下列现代政治现象体现了这一原则的是
A.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致通过重要问题 |
B.1961年南斯拉夫倡议成立不结盟运动 |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相继成立 |
D.法国摆脱了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
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1905年—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
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 |
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 |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兼并。材料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与运行所起的作用是()
A.极大增强了中国的海军力量 |
B.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
C.改变了驿站马匹的通讯方式 |
D.抵制了列强的一些经济侵略 |
彭泽益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对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是()
A.洋布完全占领中国的棉布市场 |
B.西方的商品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 |
C.洋布质优价廉有利于获取利益 |
D.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