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谨后自以久当权势,功名既立,愿保优闲,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太祖识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遂不受。
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
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虽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
选自《周书•于谨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谨为长流参军引:邀请
B.请阙披露腹心诣:到……去
C.密访于谨访: 咨询
D.蒙丞相殊眷夙:向来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于谨 “勇毅”的一组是
①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           ②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
③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     ④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⑤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           ⑥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谨性情深沉,有见识、有度量,读过一些经典史籍,尤其好读《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赞叹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B.乜列河率众归附之际,于谨预见到拔陵会依仗兵多将广前来袭击,于是他与广阳王共同制定了伏击的计策。
C.于谨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后,主动投案,并为广阳王倾吐苦衷,平息了灵太后的怒气,自己也免于处罚。
D.中山公宇文护虽受顾命,但起初并没有建立威信。于谨为报恩德,在群臣集会之时为宇文护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
                                                           
(2)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
                                                           
(3)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
陶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诸府,破城杀吏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老语曰:“贼气吞吾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皆曰:“诺。”乃筑堡砦,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冲,建郭掘壕,布铁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贼来犯,辄击破之。天顺七年,秩满(任职期满),巡抚叶盛上其绩,就迁知县。寻以破贼功,进广州同知,仍知县事。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用木板渡过一个人来)。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①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羽书(战事警报)狎至,戎装宿戒,声色不动。审敌可乘,潜师出城。中夜合围,晓辄奏凯。贼善侦,终不能得其要领。历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兵事。大小数十战。凡斩首二万一千四百有奇,夺还被掠及抚安复业者十三万七千有奇,两广人倚之如长城。然鲁将兵不专尚武,尝语:“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杀之耳。”每平贼,率置县建学以兴教化。(《明史·陶鲁传》)
注:①参伍:错综比较,加以验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授新会丞荫:私下,暗地 B.缮甲兵缮:修补,整治
C.寻以破贼功寻:不久 D.倚之如长城倚:倚重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鲁“多智计,谋定后战”的举措的一组是
①乃筑堡砦②以孤城捍贼冲③建郭掘壕④为亭其中
⑤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⑥潜师出城

A.①②⑤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下列是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鲁初登仕途,正遇上两广境内贼寇横行,陶鲁号召地方百姓练兵筑垒,抵御流寇。
B.由于抗击贼寇功绩卓著,陶鲁深受上司的赏识,或因任职期满而升职,或提拔兼职。
C.陶鲁善于安抚人心,又处事缜密,多谋善断,出奇制胜,因此深受两广人民的倚重。
D.陶鲁虽然连胜贼寇,未离军旅,但并不擅长军事,他主张教化为先,剿杀只是辅助。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贼气吞吾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
(2)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杀之耳。

阅读文言文段,翻译下面句子。
卧薪尝胆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苔,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女志会稽之耻邪?(3分)
译文:
(2)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4分)
译文:

课内文言文翻译
(1)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译文: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www.k@s@5@u.com高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侮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以近族得减死论论:争论,辩论
B.宜锡嘉名,以光潜德锡:cì,通“赐”,赏赐。
C.世宗宥之,遂归田里宥:宽恕,饶恕。
D.县民素贤特立贤: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贤明”。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
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④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
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于是,将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
B.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
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致使白撒到金世宗那里告状,他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
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请将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4分)
译文:
(2)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二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灰独不复然乎唯独
B.居无何不久
C.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大抵,大概
D.县其头马邑城悬挂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
②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B.①甲因肉袒谢
②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
C.①聂翁壹乃还
②乃引兵还
D.①示单于使者为信

②几为汉所卖
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分别表现韩安国“多大略”和“忠厚”的一项是
()

A.①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
②卒善遇之。
B.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②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C.①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
②示单于使者为信。
D.①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

②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楚七国叛乱的时候,梁孝王派韩安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后,韩安国的名声从此显扬。
B.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遭到蒙县的狱吏田甲的侮辱。过了不久,韩安国被任命为梁国内史,田甲害怕韩安国报复就弃官逃跑了,最后韩安国以灭其宗族相威胁才使他当面认罪了。
C.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以“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的比喻强调远击匈奴对汉朝是不利的,于是皇上采纳了他与匈奴和亲的建议。
D.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到匈奴做间谍,取得信任后约单于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汉王朝则由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准备伏击,但最终被单于识破。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译文:
②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