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
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二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灰独不复然乎唯独 |
B.居无何不久 |
C.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大抵,大概 |
D.县其头马邑城悬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 ②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
B.①甲因肉袒谢 ②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 |
C.①聂翁壹乃还 ②乃引兵还 |
D.①示单于使者为信 |
②几为汉所卖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分别表现韩安国“多大略”和“忠厚”的一项是
( )
A.①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 ②卒善遇之。 |
B.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②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
C.①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 ②示单于使者为信。 |
D.①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 |
②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楚七国叛乱的时候,梁孝王派韩安国担任将![]() ![]() |
B.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遭到蒙县的狱吏田甲的侮辱。过了不久,韩安国被任命为梁国内史,田甲害怕韩安国报复就弃官逃跑了,最后韩安国以灭其宗族相威胁才使他当面认罪了。 |
C.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以“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的比喻强调远击匈奴对汉朝是不利的,于是皇上采纳了他与匈奴和亲的建议。 |
D.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到匈奴做间谍,取得信任后约单于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汉王朝则由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准备伏击,但最终被单于识破。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译文:
②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所誉,以为雄豪。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侯景之乱,安都引兵从高祖①。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力战有功,除兰陵太守。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安都至石头北,弃舟登岸,僧辩弗觉也。遂擒僧辩。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安都留台居守。徐嗣徽引齐寇入据石头,游骑至于阙下。安都闭门偃旗帜,示之以弱,令城中曰:“登陴看贼者斩。”及夕,贼收军还石头,安都夜令士卒密营御敌之具。将旦,贼骑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开东西掖门与战,大败之,贼乃退还石头,不敢复逼台城。以功封西江县公。
高祖崩,安都与群臣定议,冀奉世祖。太后又以衡阳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功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世祖即位,迁司空。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或射驭驰骋,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文士则褚玠、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斋内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世祖性严察,深衔之。安都弗知改,日益骄横。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何如作临川王时?”帝不应。安都再三言之,帝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明日,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世祖虑其不受制。明年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明日,于西省赐死,时年四十四。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陈书·侯安都传》)
注:高祖①,即陈高祖陈霸先。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都闭门偃旗帜 偃:放倒 |
B.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矜:骄傲 |
C.世祖性严察,深衔之衔:包容 |
D.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怿:喜悦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功封西江县公又自以功安社稷 |
B.大败之示之以弱 |
C.贼乃退还石头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 |
D.为五言诗为邑里所誉 |
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侯安都“骄矜”的一组是()
①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②数招聚文武之士
③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④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
⑤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
A.①④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至台城城楼之下。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城门。 |
B.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 |
C.由于侯安都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陈世祖对侯安都十分忌恨,最终把他下狱并赐死。 |
D.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做皇帝的感觉如何。文帝开始没回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 |
断句和翻译。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
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
②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弦治十二年进士。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苧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赀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选自《明史》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彬即畀瑶责其直 责:询问 | B.驾旋,瑶扈至宝应 扈:侍从 |
C.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 核:考核 | 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赉:赏赐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是()
①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③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④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⑤彬即畀瑶责其直
⑥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A.①③⑤ | B.①②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
B.蒋瑶被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
C.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
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5分)
(2)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冈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④,戴华阳巾⑤,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⑥,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已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挹,汲取 |
B.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比,并,连 |
C.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第,但,只 |
D.幸后之人与我同志 幸,幸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比屋皆然 | B.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声丁丁然 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 |
C.公退之暇 | D.皆竹楼之所助也 |
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吾所不取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叙写作者谪居竹楼的乐趣的一组是()
①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④宜鼓琴,琴调虚畅⑤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 ⑥焚香默坐,清遣世虑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③④⑤ | D.②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表现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不满的情绪。 |
B.本文详略得当,文章先略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再详写竹楼外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竹楼内所适宜做的事情:夏听急雨,冬听密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 |
C.文章引齐云、落星、井斡、丽谯四座历史上有名的高楼与竹楼作对比,表明作者喜爱竹楼、甘愿清苦、鄙夷声色、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怀。 |
D.文中多用排比,着力渲染,叙中夹议,寓情于景,特别是对于竹楼各种声响的生动描绘,更是各具特色,极富诗意。 |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①。
甲申②,梦天帝赐之黄冠③,乃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其子曰眉,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中州有吏部郎者,故名士,访先生。既见,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且至矣。”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吏部颇惊。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诘朝④,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戊午,天子有大科⑤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⑥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士⑦中报罢⑧而年老者,恩赐以官。于是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众皆出城送之。及卒,以朱衣黄冠殓。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
(选自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有删节)
【注释】①媕婀(ān’ē):曲意顺从,圆通处世。②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③黄冠:道士的冠。后文的“朱衣”指道士服装。④诘朝:明晨。⑤大科:取士之科,其科目由皇帝到场临时决定。⑥舁(yú):抬。⑦征士:旧称被皇帝征招过的隐士。⑧报罢:没有录取。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孺子,来前肃客 揖拜 | B.吾甚惭于郎君 羞愧 |
C.固辞,有司不可 推辞、拒绝 | D.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 指责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愤之,乃坚苦持气节 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 |
B.休担则取书读之 天子有大科之命 |
C.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 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 |
D.俄而有负薪而归者 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 |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傅山先生“有气节”的一组是
①不肯少与时媕婀 ②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
③抵暮,先生令伴客寝 ④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⑤而眉以病先卒,固辞 ⑥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
⑦诏免试,许放还山 ⑧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A.①③⑤⑦ | B.②④⑥⑧ | C.①②⑥⑧ | D.③④⑤⑦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看到明朝末年那些达官贵人多贪腐作恶,傅山先生非常气愤。清朝入主中原后,傅山先生做了道士。 |
B.傅山先生的儿子傅眉非常勤奋,每天利用上山砍柴的间隙博览群书,但是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 |
C.经名士举荐,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朝廷赐给他中书舍人的官职。 |
D.傅山先生死后,是按照道士的丧葬仪式安葬的。他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叫《霜红龛集》。 |
.用“/”给文段中下划波浪线句子断句。
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②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阅读《明史·张淳传》选段,完成小题(共15分)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已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
(选自《明史·张淳传》)下列各句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御史以属淳属:通“嘱”,嘱托 |
B.及檄累下,淳阳笑曰阳:通“佯”,佯装 |
C.十八意自安意:通“抑”,选择 |
D.而已出营赀以偿赀:通“资”,钱财 |
下列各组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为我缚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B.辄以人命讼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
C.何神之有及其所之既倦 |
D.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
下列各句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张淳是一个很有为官才能的地方官,曾任永康知县,迅速得到当地百姓的信服。并将永康县治理得业绩第一。 |
B.张淳的断案效率是极高的,凡是诉讼的,他都提前定下日期,并按日期快速审判,没有积压的案子,于是人们将他与包公相提并论。 |
C.大盗卢十八抢劫库藏的金帛,十余年都没将其俘获,张淳到任后,结果只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任务。 |
D.永康大旱那年,百姓生了女儿大多不养,张淳便拿出自己的俸银根据情况接济,保全救活了很多女婴的生命。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6分)
(1) 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
(2) 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