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
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皙次其别号也 吾其还也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予辈皆为赋诗 为武置酒设乐
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
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0题。(9分,每小题3分)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得首将王雅,败桓兵于奔牛塘,又杀路雍岐,得天子旌节与桓所乘舟。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道济惊问,进之曰:“公欲辅宋,则少帝不废,琅琊王不立,天下非宋有也,故必废。如欲自取,则长乱阶,逢愚君,修德布惠,招罗腹心,天子非公而谁,故必不废。”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下沛人,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武皇帝:宋武帝刘裕。(节选自《三十国春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 |
| 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宰杀 |
|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等候进之布指算,不爽 |
| D.道济趋下阶趋:快走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⑥遂请护粮,乃免
|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
| B.高进之初次拜 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
|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
|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
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
| 2. |
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
| 3. |
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书博鸡者事 (节选)
(明)高启
博鸡者袁①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②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③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民勇,徒能凌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④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注】①袁:袁州路,在今江西宜春一带。②臧氏之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指鲁平公宠臣臧仓,曾阻止平公见孟子。③嗛(xían):怀恨。④褫(chĭ)剥去。
|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将下列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
冉氏以是颇患苦狗。 |
| 2. |
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
将下列文言文用"/"断句。
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