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和产生的简要过程
开展专题论证阶段 |
中央政治局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
进行调查研究阶段 |
中央政治局常委、文件起草组成员深入一线,开展座谈调研 |
征求意见稿阶段 |
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并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
中央政治局审议 |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多次举行会议分别审议决定 |
中央全会审议 |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决定 |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全面改革的政治共识。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共识的。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2)请运用所学哲学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获高票通过。2万字的报告,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施政理念。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过程
时间 |
过程 |
2010年1月19日 |
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将征求意见稿发往全国各省区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和党政军群各部门 |
2010年1月22日 至2月1日 |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企业界代表和工人、农民、学生等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 |
2010年2月27日 |
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针对网友提出的经济发展、外交、住房、就业、物价等问题一一作答 |
2010年3月5日 至3月14日 |
《政府工作报告》接受人大代表审议和政协委员讨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被吸收进报告的定稿 |
《政府工作报告》的诞生过程蕴含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8分)
材料一2010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盘点今年“两会”的十大热词:“微博”(即微型博客)成为明星。不少人大代表开通了微博,他们通过“微博”向网民征集意见建议和发布“两会”消息。3月14日上午,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投下神圣一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在本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
材料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内容。首次实现“同票同权”,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大举措。
注:1953年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10万人选代表1人。在选举上的不同比例的规定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是实现更为平等和完全平等的选举所必需的过渡。
(1)请运用政治常识中“人大制度”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一加以分析说明。
(2)怎样认识《选举法》的修订(同票同权)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两幅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图片:
图1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图2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
(1)图1和图2反映了当时美国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2分)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革命的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2)对材料中“新应用”的准确理解是什么?(2分)
罗斯福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
罗斯福说的“严重缺点”是不是美国经济制度中最严重的缺点?为什么?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 “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4)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根据当时的国情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后,在社会经济方面实施了什么政策?(2分)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期”。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
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倾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
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材料三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欧洲社会的‘价格革命’。”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摘自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
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这一影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表述的“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是指对哪两个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哪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2)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请问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3)是哪一年的哪次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