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4月,中共中央特印一本名为《我们今后怎样工作》的小册子,要求全党必读。强调“群众有时很糊涂,我们便不能太过聪明,使他们离开我们,这时我们不妨也随着糊涂一点,引导他们由糊涂的路走到聪明的路”。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当时的革命知识分子有“聪明”的自我优越感 |
| B.革命知识分子摸索唤醒民众、开启民智的方式 |
| C.革命的理论和革命思想的通俗化存在一定差距 |
| D.中共开始注重调动民众革命积极性的重要意义 |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
| B.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
|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美国的《时代》周刊曾刊登了某一封面人物,上面有简单的人物介绍:“CENERAL CHIANC KAI—SHEK”(蒋介石将军)“……rose out of the Sun—set”。关于这个封面人物的介绍,小标题只用了一个词——征服者。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此时之所以
能成为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
| A.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并取得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 |
| B.掀起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迫使红军长征 |
| C.担任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领导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
| D.大举进攻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 |
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三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
| A.北伐战争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从右边两幅图中,可以看出
|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
| C.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 D.中国政府性质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