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是:                                  

A.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B.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以下评价“从政治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

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

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上述秦汉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

A.实行郡县制 B.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C.设立中外朝制度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