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注为:“无为而治者,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材料表明孔子
A.最早提出“无为而治’’思想 | B.希望统治阶级以德治民 |
C.主张统治者应推行以法治国 | D.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A.14世纪 | B.15世纪 |
C.16世纪 | D.17世纪 |
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北宋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 B.田庄式经营 | C.官民合营 | D.租佃式经营 |
孔子弟子有一位姓冉,名耕,字伯牛。这样的名字被看成是春秋时已有牛耕技术的旁证。商王的称呼如外丙、太甲、盘庚等,也间接说明商朝已经
A.出现成熟文字 | B.掌握干支计日方法 |
C.出现独立的商人![]() |
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他规定:“戮(lù,并、合)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
身(免除本身的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nú,举家没为官役婢)。”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本业指的是农耕业和家庭纺织业②末业指的是商业和手工业③其目的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④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稳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