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
|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
全球化并非经济发展的“避风港”。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经济危机的传染性空前增强 ②促使更多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③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扩大④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008年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北京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国家在峰会上敦促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为稳定世界经济负起应尽的责任”,着手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这需要各国“前所未有的合作”,他认为各国已别无选择。“要么一起游泳,要么一起淹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在世界经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 B.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逼使亚欧联合起来共同应对 |
| C.只有依靠中国、印度参与才能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 |
| D.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经济体需紧密合作 |
下列各项图标所代表的区域经济组织中,有中国参加的是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标志着
| A.欧盟的成立 | B.东盟的成立 |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
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共同之处是
| A.自由竞争 | B.计划经济 | C.国有化政策 | D.政府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