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630),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携带)粮,民物蕃息,……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欧阳修《新唐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景象?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
材料二:“贞观时间所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得到切实的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评价女皇武则天的统治。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3)“开元”是哪一位皇帝的年号?根据材料三归纳“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不能照搬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1)材料一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这次“变革”是如何“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什么? “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从哪两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开始的?
(3)以上两次革命将人类分别带入到什么时代?
(4)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它的名称是什么?早在1405年我国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曾七下西洋,他是谁?
(2)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有两条,一条是从欧洲经大西洋、印度洋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即图二中的C航线,另一条是穿越三大洋进行环球航行的新航路,即图二中的B航线,请回答C航线是哪一位航海家开辟的?B航线是由谁率领的船队完成的?
(3)图三和图四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材料三: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1)写出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一的“这场战争”中颁布的哪一文件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3)请写出材料二的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4)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在改革开放中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
(5)我们应当如何全面评价材料三的这次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______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______《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
(3)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材料三中,为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改革的皇帝是谁?这段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项措施?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请回答:
(1)材料1所指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的背景是什么?
(2)蒋介石发出密电以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3)该事件后,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结果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什么情况?
(4)材料2是什么时候流行的歌曲?反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