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1月8日召开了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选举出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让我们回顾历史重温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1)材料一两幅图片记录了中共一大召开的两个地点,请你说出其中一个即可。
(2)通过你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材料二 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3)此材料是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请你说出会议的名称及其重大意义?
(4)红军长征千辛万苦,你认为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
(5)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一步的行动指南,你认为围绕科学发展观我们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欧盟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老的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列宁全集》
材料二: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
材料三: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1991年,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轰然解体了,美苏两极格局到此结束。
——九年级《历史》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俄国的无产阶级是怎样夺取政权的?列宁为了建立新社会制度进行了什么探索活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改变落后面貌,做出了什么贡献?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一些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进行了哪些重要的改革?改革的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1)材料一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这次“变革”是如何“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什么? “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从哪两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开始的?
(3)以上两次革命将人类分别带入到什么时代?
(4)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它的名称是什么?早在1405年我国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曾七下西洋,他是谁?
(2)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有两条,一条是从欧洲经大西洋、印度洋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即图二中的C航线,另一条是穿越三大洋进行环球航行的新航路,即图二中的B航线,请回答C航线是哪一位航海家开辟的?B航线是由谁率领的船队完成的?
(3)图三和图四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材料三: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1)写出与材料一、二、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一的“这场战争”中颁布的哪一文件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3)请写出材料二的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4)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在改革开放中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
(5)我们应当如何全面评价材料三的这次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______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______《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
(3)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材料三中,为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改革的皇帝是谁?这段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项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