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转型时期,往往会有一些思想家和理论家走在时代前列,他们以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以独到的见解针砭社会积弊,构思未来社会发展的蓝图,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促使欧洲人逐步从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体现了人性的觉醒:它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开辟了道路,是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前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欧洲的第一道曙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前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举出这个运动的代表人物一位。(l分)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采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于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2)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代表,根据材料:概括启蒙思想的主要思想。写出在它影响上,欧美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各一例。
材料三 下图
(3)材料三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人类社会又一伟大思想的诞生,这一思想指的是什么?在它的影响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
(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思想解放在历史发展中有何作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融合,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 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 ”。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J].中国史研究,1992年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建立了图示中哪个政权?(写字母)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举一例说明“移风易俗”的具体表现。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
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寻梦丝绸之路”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区,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展区一:地理篇
请你将图1中的A和F补充完整。 (4分)
展区二:人物篇
(2)你认为谁最有资格获得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为什么?
展区三:文物篇
(3)图2是他们搜集的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它们反映了丝绸之路怎样的作用?请你举一例说明,历史上还有哪些史实或人物起到了丝绸之路类似的作用。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是什么?有什么缺点?
(2)图二再现了什么场景?该场景正制造的材料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3)图三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
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是对谁的赞誉?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材料二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2)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
材料三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一半源自于中国”
(3)列举唐朝出现的科技成就两例。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材料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以人为镜”指的是哪位大臣?
【技术创新】
(2)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中外交往】
(3) 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严格管制。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论中国》
材料二中,清朝政府实行的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带来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