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意译:一个人发动起义,帝王基业就毁灭了,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
——贾谊《过秦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从材料看,秦始皇“初并天下”是在哪一年?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了秦统一后实行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具体是如何实行的?实行这些措施对秦朝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一夫”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一问题。
(4)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分析,你认为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你依据材料中的四幅图片,分别写出与之相应的运动(或事件)的名称
(1) 图一涉及的运动(或事件)中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哪两个口号?
(2) 图二涉及的运动(或事件)的领导人是哪两位?
(3) 图三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或事件)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为领导这一运动他建立了哪一个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他提出了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4)图四涉及的运动(或事件)中竖立了两大“旗帜”,分别是什么?
(5)请说出以上四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岁月沧桑,八十载,追风逐浪。掬泪祭,爱国英烈,义举悲壮。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忆昔日,江山妄,长城愤,谁可挡?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看神州,威力震寰宇,豪情放!”
(1)这首诗词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为纪念这一事件,我国政府设立了哪一个纪念日?
(2)这一历史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
(3)这一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4)这一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下面是中外历史学家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0分)
(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1)他是春秋时期的谁?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3)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4)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编入哪部书中?
活动探究:感悟“诸子百家”。
背景资料: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步骤一:在历史活动课中,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栏目主持人,有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四人前来应聘。
(1)根据提供的栏目名称,你会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栏目吗?(只填序号)
A:《法制在线》 B:《关爱民生》 C:《人与自然》 D:《和平使者》
墨子:孟子:
庄子:韩非子:
步骤二: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班级出现的乱扔纸屑的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的意见不一:
生活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卫生委员:“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变的。”
班长:“随他们去吧,扔了几张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情,根本不用管。”
(2)上述材料中,三人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的三家学派的观点,请你分别指出他们运用的是哪家学说。
生活委员:
卫生委员:
班长: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在我们这半个学期中所学习的历史内容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 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 人与人的和谐:列举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
(3) 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修筑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什么?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 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5)请你从儒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