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英国一位著名政治家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对上述两种评价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特定的历史时期”:美国两党制形成时期 |
| B.“最美妙的杰作”:邦联制赋予政府权力 |
| C.“最先承认了人权”:世界上最早实行代议制 |
| D.“有色人种奴隶制”:体现了该宪法的局限性 |
下图漫画的寓意是( )
| A.体现了作者对战胜日本侵略充满信心 |
| B.揭露了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阴谋 |
| C.抨击了日本法西斯侵华过程中的暴行 |
| D.表达了民众期盼国共合作抗战的愿望 |
福建某班学生在做“口传历史”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时,收集到如下材料:泪别长汀、遵义光芒、雪山草地、拥抱会宁、精神遗产。该课题探讨的是()
| A.国民革命运动 | B.工农武装割据 |
| C.红色政权建立 | D.革命战略转移 |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
|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
|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
|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
“它是一种新的思想意识,直接向资产阶级挑战,它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它在1 9世纪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文中的“它”是指()
| A.人文主义 | B.自由主义 |
| C.社会主义 | D.民族主义 |
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其目的是()
| A.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 B.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
| C.真正实现国共合作 | D.实现普遍平等民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