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
|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
以下标志不属于国际经济组织的是:
1929-1933经济危机既给资本主义国家沉重打击,又提供了一个机遇,其含义是
| A.趁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
| B.法西斯趁机上台,建立极权政治,以称霸世界 |
| C.危机迫使各国改革内政,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
| D.危机迫使各国为缓和社会矛盾走上福利国家的道路 |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
| C.蒸汽机的发明 |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
自19世纪60、70年代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共同影响下,中国民族工业
| A.彻底倒向外国资本 | B.完全寻求本国官府庇护 |
| C.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 D.步履维艰,发展缓慢 |
中国的近代化具有实践性的探索始于
| A.鸦片战争时林则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 B.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建国方案 |
| C.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
| D.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