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5.24)这说明当时( )
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法官的虚假的独立性被取消……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以下选项能准确反映题干信息的是
A.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 |
B.巴黎公社是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 |
C.巴黎公社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 |
D.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
恩格斯曾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做过这样的评述:“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的评述主要说明
A.德意志帝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仍然没有消除 |
B.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
C.《帝国宪法》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 |
D.德意志帝国并不害怕工人武装起义 |
恩格斯曾指出,罗马法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它同时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罗马法之所以能够获得近代伟人的高度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罗马法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其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以下各项与以上三种精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 |
B.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C.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对专制 |
D.维护法律公正—保证公民财产—调节经济纠纷 |
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创建初期遇到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下史实与古田会议精神相符合的是
A.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 |
B.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
C.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
D.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
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 ‘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清末新政 | D.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