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中央气象台2013年9月7日某时发布的亚欧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此时甲地昼夜温差较小,乙地昼夜温差较大。读图回答下题。
此时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值有可能是( )
| A.5 | B.15 | C.25 | D.30 |
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 A.L线东南侧降水比西北侧多 |
| B.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为云雨天气 |
| C.印度半岛风速小 |
| D.副极地低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
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一)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二)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问题。
图(一)中 ①、②、③ 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向斜、背斜和断层 |
| B.断层、向斜和背斜 |
| C.背斜、向斜和断层 |
| D.背斜、断层和向斜 |
与图(二)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 A.a图 | B.b图 |
| C.c图 | D.d图 |
读我国某地区的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问 题。
图示地区七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受
| A.海洋、地形的影响 |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影响 |
| C.太阳辐射、地形的影响 | D.太阳辐射、海洋的影响 |
按一般规律分析,图示区域内气温最低值可能为
| A.24℃ | B.25℃ | C.26℃ | D.27℃ |
图示区域内,比较重要的矿产资源是
| A.煤炭 | B.铁矿石 | C.石油 | D.有色金属矿 |
下表是四地一年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完成问题。
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 ③ ④ ② | B.③ ② ① ④ |
| C.④ ③ ① ② | D.② ④ ① ③ |
④ 地的最短昼长为
| A.8小时21分 | B.9小时9分 |
| C.10小时42分 | D.11小时22分 |
当国际标准时间为 10 时 24 分时,① 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则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A.42°26′N,156°E | B.23°26′N,24°E |
| C.20°S,24°E | D.46°34′S,156°E |
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断层的走向是
| A.东北—西南 | B.西北—东南 |
| C.东—西 | D.南—北 |
图中地势最高处最有可能位于该地区的
| A.东南部 | B.西南部 |
| C.东北部 | D.西北部 |
有关图示地区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有断层,说明该地区发生过较剧烈的地壳运动 |
| B.图中河流断层处落差大,是筑坝建水电站的理想位置 |
| C.该地区两种沉积层的主要区别是沉积层厚度的不同 |
| D.该地区地表均为沉积层,说明该地区一直以沉积作用为主 |
读图9,回答问题.
图9 图9所示地区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原因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的是:()
| A.地形复杂,交通阻塞 |
| B.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
| C.气候寒冷,平原广阔 |
| D.经济发达,民工涌入 |
自从2010年春季一直到现在图示区域到发生了罕见的持续干旱,以下原因不包括:()
| A.该地年降水稀少 |
| B.该地多卡斯特地貌,地下溶洞,暗河多 |
| C.该地地形崎岖,地表水难存留 |
| D.该地蒸发量较大 |
甲地最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A.旅游业 | B.钢铁工业 | C.纺织工业 | D.有色金属冶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