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 |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早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
D.围湖造田不会对局部陆地环境各要素产生影响 |
图3是我国某乡村地区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该地区的牛奶为乳畜企业的重要原料,影响此类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为
A.市场 | B.劳动力 | C.原料 | D.技术 |
关于该循环经济模式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生物能开发和利用的良性循环 |
B.实现了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
C.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统一的轨道 |
D.该模式完全实现了无污染排放 |
读“区域经纬网分布示意图”(图2),判断3~4题。当图中气压中心强烈发展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连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B.甲地北部山区此时雪线高度为一年中最低 |
C.北印度洋一艘自西向东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水 |
D.甲农业区可能遭受台风的影响 |
有关图中甲乙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均为商品谷物农业区 |
B.甲地复种指数低于乙地,单产高于乙地 |
C.冬小麦是乙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
D.水旱灾害是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共同因素 |
图1示意我国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回答第1~2题。2000~2050年,我国
A.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提高 |
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数量逐年减少 |
C.老年劳动力人口数量波状上升 |
D.2040~2050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
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四十年我国
A.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
C.人口老龄化严重 | D.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
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读图回答10~11题。该图反映了
A.城市下水道普及率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 B.城市化水平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
C.与城市相比,农村产生径流少 | D.城市化水平越高,对水体污染越严重 |
依据该模式推断,某地区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若年降水量不变,则2000年产生的径流量相当于1970年的
A.二分之一 | B.三分之一 | C.两倍 | D.三倍 |
作为一种洁净能源,风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读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回答7~9题。相同高度的风塔其发电能力
A.海上高于陆地 |
B.陆地高于海上 |
C.海上陆上相同 |
D.无法判定 |
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
A.陆地向上增速快 | B.海洋向上增速快 |
C.40米高度以内海上增速快 | D.40米高度以上陆上增速快 |
关于海上和陆上风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速差距由地面向高空增大 | B.风速差距由海面向高空增大 |
C.近地面增速小是地物阻力造成的 | D.海上增速小是海浪阻力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