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一场6.5级地震突袭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造成108.8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8万多间房屋倒塌。
材料一:“干部多辛苦一点,群众就好过一点”,灾区广大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坚强有力的行动,迅速果敢的应对,诠释着我们党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凝聚起战胜灾难的无尽力量.
材料二:鲁甸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表达对灾区师生的支持与关爱,某中学高三(1)班举行了一次“心连心,手拉手”爱心捐款活动……
以下是爱心捐款倡议书的部分内容:
高三(1)班各位同学:虽然我们不能为他们分担痛楚,但爱心与真诚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让我们以捐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援助,尽我们一份微薄之力.相信涓涓细流也能汇成浩瀚的大海,我们的爱心,一定会筑起他们重建的信心!
在这一倡议下,高三(1)班同学纷纷捐款、捐物。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党员干部会冲在最前面?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说明该班举行爱心捐款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3)结合材料,以“精神的力量”为主题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鼓舞人心、朗朗上口,每条限16字以内。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2013年我国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一 2012年国内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项目 |
产量 |
需求 |
投资同比增长 |
利润 |
钢铁 |
10亿吨 |
7.8亿吨 |
3.9% |
-0.18% |
注:目前我国钢铁业开工率不足,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往往是低端产品和技术过剩严重,而高端产能存在不足。
材料二 为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环境监管,实行严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政策导向及产业规模、社会需求等信息,深化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能过剩的深层次问题。
(1)简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从企业出发为解决材料一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2)结合材料二,在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中,政府是如何履行经济职能的?
材料一中央有关部门自去年颁布“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后,“厉行勤俭节约,制止奢侈浪费,严肃整治公款大吃大喝和公款旅游行为”成为了反腐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今年中秋来临之际,中央又提出:当前,要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中秋和国庆佳节。
材料二:“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1)运用党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央坚决刹住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12分)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并放在了更加突出地位。胡锦涛说,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公民如何自觉参与到“共建生态文明”的实践活动中去。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调查,种粮户的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15%。同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
(1)揭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发展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的经济意义。
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民工需求很大。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巨大,中西部地区仍保持一段时间工资相对低廉的优势,一些东部企业逐渐向中西部扩张。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企业用工明显增加。
材料二不同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及增幅
2010年 |
2011年 |
增幅 |
|
东部地区 |
1352元 |
1422元 |
5.2% |
中部地区 |
1275元 |
1350元 |
5.9% |
西部地区 |
1273元 |
1378元 |
8.2% |
材料三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一谈政府如何应对“用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