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张祖传
[明]张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紞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令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③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天变肆赦会:适逢。 | B.守法不易也易:改变。 |
C.无逾祖矣逾:超过。 | D.而夺于群议,不能用用:采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3分)
①闽中法令严核 ②昼夜栉理而错画之
③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④为治当责实效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②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逃跑藏匿起来,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
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
D.张祖任安吉县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授予留守知事。 |
乙、翻译题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分)
译文:
(2)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译文:
课内翻译: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引兵解而东归解:涣散,松弛 |
B.楚兵罢食尽罢:通“疲”,疲惫 |
C.以舒屠六,举九江兵举:“尽”的意思 |
D.歌数阕,美人和之和:应和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②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③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④大司马周殷叛楚
⑤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⑥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与汉王订立和约后,就带上队伍回去了,但是汉王接受了张良等人的计谋,言而无信,又发动了战争,最终使项羽陷入绝境。 |
B.张良献计,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 |
C.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而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深情无奈的侠骨柔肠。 |
D.本文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⑵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后徙于巩。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金人南侵,郡县募勤王军,彦仙散家赀,得三千人,入援京师。顷之,复从种师中,师中败死,彦仙走陕州。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建炎元年四月,金人屠陕州。经制使王躞度不能支,引部曲去,官吏逃逸。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表里夹攻,遂复陕。以功迁阁门宣赞舍人。家素留巩,尽取至官,曰:“吾父母妻子同城存亡矣!”闻者感悦,各有固志。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彦仙夜使人隧地,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四年正月丁巳,城陷,彦仙挟亲军巷战,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战逾力,遂死之,并其家遇害。先是,虏尝许以河南元帅,及围合、复言如前约,当退师,彦仙叱曰:“吾宁鬼于宋,安用汝富贵为!”虏惜其才,必欲降之,城将破,先令军中:生致者予万金。彦仙平时弊衣同士卒,及是杂群伍中死,虏不能察。其为人,面少和色,有犯令,虽亲属不贷。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军事独裁决,至郡政必问法所底,合境称治。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制使王躞度不能支度:估计 | B.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引:率领 |
C.生致者予万金致:得到 | D.虽亲属不贷贷:推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②但求欲死,不复顾利害 |
B.①虏尝许以河南元帅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
C.①及是杂群伍中死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
D.①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彦仙忠诚爱国的一组是()
①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
②彦仙散家赀,得三干人,入援京师。
③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
④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
⑤矢集身如猬,左臂小刀,战逾力,遂死之。
⑥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南侵时,李彦仙用自家钱财招募士兵入援京师,后随从种师中作战并攻占陕州,守将李弥大派他扼守殽、渑之间地区。 |
B.金兵攻陷陕州,经制使王躞带兵离开,而李彦仙独自坚守一方,很多人归依他,其后他带兵直奔州南,收复了陕州。 |
C.在金人十万大军包围陕州时,李彦仙曾用计打退敌兵。后城被攻陷,李彦仙带兵巷战,身受重伤坚持战斗,英勇战死。 |
D.李彦仙战死前曾严词拒绝敌人的高官引诱。他平时严正执法,廉洁无私,受到将士拥戴,地方政事也治理得很好。 |
将试卷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
②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
③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
B.遨与李振故善善:善良 |
C.世目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门徒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及其所之既倦 |
C.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击沛公于坐 |
D.鼓无一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 B.②③⑥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蛛①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②,固之自襄③。蚕妇持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④躯。然则其巧也,适⑤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⑥,天子衮龙⑦,百官绂绣③,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⑨,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
①蛛——蜘蛛。尔——你。②黄口灿然——嫩黄的嘴巴金光灿灿。③固之自襄——牢牢地把自己襄起来。④厥(jué)一一那个。代词,其;他的;思厥先祖父。(苏洵《六国论》)⑤适——恰好。⑥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带有花纹的织品。⑦衮龙—一古代帝王穿的礼服(衮,gǔn)。⑧绂(fú)绣——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⑨枵(xiāo)腹而营口——空着肚子寻求食物。枵腹,空腹。营,谋求。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的意思。
然则其巧也巧:这则寓言通过蚕和蜘蛛的对话,反映了哪两种对立的人生观?
你认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