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墓。恕我孤陋寡闻,在此之前,我不知道他的墓就在这里。 |
B.豆洪波本打算用自己的青春服务山村,但突然到来的疾病,使其许多美好的打算都成了镜花水月。 |
C.据清代方志记载,武汉莲溪寺后山曾古树林立,现在只有这棵古珊瑚朴树存活下来,可以说是硕果仅存了。 |
D.在今年的中超联赛中,力帆队虽然遭遇降级,但重庆球迷依然希望他们能够东山再起,梅开二度。 |
下列句中加点的“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二项是【】
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B.廉者,赵之良将也 |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
下列各句中“也”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D.岂独伶人也哉! |
下列各句中“也”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B.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
D.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
下列各句中“与”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表疑问) |
B.唯求则非邦也与。(表反诘) |
C.蹇叔之子与师。(动词,参加) |
D.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动词,理解、支持) |
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黄鸟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昔。吾乡之美已闻于①四方。世人皆欲老于②吾乡,此乃多人言于③我也,非吾杜撰耳。于④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是,不亦乐乎?
A.介词,表方位,在 |
B.②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 |
C.③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 |
D.④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