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图所示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其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④⑤⑥ | D.③④⑤ |
有人设想将不溶的碳酸钙固体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能溶于水的纳米碳酸钙材料(即碳酸钙材料粒子直径是纳米级),这将使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材料的推测正确的是:
A.纳米碳酸钙材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
B.纳米碳酸钙材料分散到水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
C.纳米碳酸钙材料的化学性质已与原来的碳酸钙完全不同 |
D.纳米碳酸钙材料的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
关于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可用于实验室用MnO2固体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2,并进行干燥、除杂 |
B.②实验中若左边棉花变黄色,右边棉花变蓝色,则能证明氧化性:Cl2>Br2>I2 |
C.③实验试管中会生成血红色沉淀 |
D.④装置用来提取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碘单质 |
在一些高档茶叶、点心等食品的包装盒中有一个小袋,将小袋打开,可以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成棕褐色。将上述粉末溶于稀盐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马上出现血红色。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灰黑色粉末用作抗氧化剂 |
B.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 |
C.粉末变为棕褐色是因为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 |
D.该灰黑色粉末在起作用的过程中作为氧化剂 |
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气体作用均能褪色,其反应实质相同的是
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②品红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离子组是
A.K+、Na+、CH3COO-、Cl- | B.Mg2+、Na+、Cl-、SO42- |
C.MnO4—、Na十、SO3-、Br- | D.Na十、Ba2+、OH-、Si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