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②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③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④1molA与1molB充分反应后,能量变化为ΔE,⑤加入催化剂后,反应加快,ΔE减小,⑥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⑦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⑧E2是反应C(g)+D(g) A(g)+B(g) 的活化能,以上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⑥⑦⑧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⑤⑦ | D.②⑥⑧ |
用下图装置进行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测定实验:2SO2+O2 2SO3 △H=-196.6kJ/mol
(1)要顺利进行实验,上图Ⅰ、Ⅱ、Ⅲ处各应连接1个合适的装置,请从下列A~E中选择适宜的装置,将其序号填入空格内。
Ⅰ 、Ⅱ 、Ⅲ 。
(2)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不必写具体过程)
(3)实验时,浓硫酸能顺利滴入烧瓶中,甲装置所起作用的原理是: 。
(4)从乙处均匀通入O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滴入浓硫酸与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 。
(5)实验中当Cr2O3表面红热时,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再加热,以防温度过高,若用大火加热有Cr2O3处的反应管时,SO2的转化率会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6)实验时若用25.2g的Na2SO3,加入的浓硫酸是足量的,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2一段时间,称得Ⅱ处装置的质量增加13.68g,则本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 。
25.用含1 mol HCl的盐酸酸化含1 mol MgSO4的溶液,当向其中滴加1 mol/L 的Ba(OH)2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 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为除去混在氯化钾中的少量硫酸钾和氯化钙杂质,需进行下列六项操作:
①加水溶解;②加热蒸发结晶;③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④加入过量盐酸;⑤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⑥过滤。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⑤⑥④② | B.①⑤③④⑥② | C.①③④⑥⑤② | D.①⑤③⑥④② |
已知299 K时,合成氨反应 N2 (g ) + 3H2 ( g ) 2NH3 ( g ) △H ="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A.一定小于92.0 kJ | B.一定等于92.0 kJ | C.不能确定 | D.一定大于92.0 kJ |
.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已知:氧化性Fe2+<Ni2+<Cu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2e-=Ni |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减少与阴极质量增加相等 |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 和 Zn2+ |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