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
|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
|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
1927年5月30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在关于中国革命的电报中指出:“对手工业者、商人和小地主的土地作出让步是必要的。只应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不要触及军官和士兵的土地。如果形势需要,暂时可以不没收中地主的土地。”共产国际发出这一指示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共产党
| A.积聚城市暴动的武装力量 | B.纠正土地革命中的过激行为 |
| C.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 | D.维持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作 |
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记述道:“夫乡勇之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德当时政体相同 | B.“乡勇”指马克思主义者 |
| C.作者对原因记述准确 | D.记述有一定参考价值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
|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