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填空。
(1)一句话,作者用 和 对比,写出 了漓江的独特美。
(2)第二句话,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是( )、( )和( )。
(3)根据前面提供的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天气真热啊,热得 。
课内阅读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地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好似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的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qīlíng(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
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huáqiáo( )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1)在文中音节后面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汉字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4分)
大抵:
眷恋:
(3)用“——”画出文中赞美梅花的句子。读这些句子,我们体会到梅花这样的品质
(4)读文中画“~~~~~~”的句子,你想到了什么人,为什么会想到他?
(5)这段话是外祖父对莺儿说的话,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
阅读。
难忘的八个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笑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一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是我的左耳朵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些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的老师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夫人,同时用右手紧紧捂着耳朵,然后,悄悄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教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教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的教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划去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模样(mó mú)厌恶(è wù)畸形(qí jī) 一束(shù sù)
(2)“聪”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聪”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听觉;(2)听觉灵敏;(3)聪明。“左耳先天失聪”的“聪”应取第( )种解释。
(3)用近义词解释下列词语。
抚慰( )讥笑( )缘故( )
(4)“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什么叫做“与众不同”?
(5)我怎么与众不同?用直线( )划出有关句子。
(6)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
这八个字对我产生了什么作用?
(7)用波浪线( )在文中画出一句最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阅读理解
最好的消息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
有一次温森多赢得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走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说:“这是这次比赛的资金。祝可怜的孩子早点康复。”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前一周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森多点了点头,说有这么一回事,又问:“到底怎么啦?” “哦,对你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官员说,“那个女子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你让人给骗了!”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然后说:“这真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1)为什么温森多说自己得到了这一周来最好的消息?
(2)你觉得温森多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课外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 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功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就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都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更重要的一点是,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 果然)提高了。
(1)参照上文,划去下面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
①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②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2)用“”画出文中具体讲“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句子。
(3)根据徐老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和(),其中()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4)读了短文,对照自己的读书习惯,你有什么体会?写在下面。
课内阅读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经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也没有钓到像34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沮丧”的意思是 ,文中的“我”沮丧的原因是。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①这句话中的“鱼”为什么加引号?
②这诱惑人的“鱼”实际指什么?
③想想34年前的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对“我”后来的成就有什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