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达尔文
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科学家,他叫达尔文。
达尔文小时候爱到野外去玩,天上的鸟,地上的虫,水里的鱼,他都喜欢。他从来不捉小动物,而是观察它们怎样生活。
有一次,他又到树林里去玩儿,看见树上有几只从来未见过的小鸟。他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
那天他穿的是一件粗糙(cāo)的棕(zōng)色外衣,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像一根树干。一只小松鼠跑来了,顺着他的腿往上爬,一直爬到肩膀上。小松鼠坐在他的肩膀上,左看看,右看看,还翘着小尾巴,跟树上的妈妈打招呼呢!
松鼠妈妈可急坏了。它吱吱地叫着,好像在说:“傻孩子,你看错了,那不是大树,是人啊!他会伤害你的!”
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怎么会伤害小松鼠呢?
(1)这一篇短文有____个自然段。达尔文是_______前_______国的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 ) 仔细——( )
观察——( ) 非常——( )
(3)用“——”在文中画出描写小松鼠坐在达尔文肩膀上样子的句子。
(4)说说“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怎么会伤害小动物呢?”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在文中画出小松鼠爬到达尔文身上原因的句子。
过春节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年三十的清晨,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准备做年夜饭。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倒福”、挂着灯笼。这样热烈祥和、繁华喜庆的节日气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享新春之乐。当晚,烟花怒放,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到半夜零时,爆竹齐鸣,欢庆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激动人心呀!我想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欢庆新年的到来吧。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汤团,即希望“年年高、团团圆”的意思;大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拜年时,首先要到最亲的长辈家里拜年,然后是平辈间互相拜年。长辈们都给我们小孩子发红包,我们可高兴啦!哦!我差点忘了告诉你们,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的房子里都要放两三根甘蔗,因为甘蔗代表“节节高”;年夜饭中也总有一道菜是鱼,因为“鱼”和“余”是谐音,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当然,在春节里,千万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否则会被长辈埋怨,说你不懂规矩的。
过春节让我了解了春节时各种各样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也体会到了朋友们之间那种纯洁无瑕的友情。
(1)文中“倒福”表达的祝福是;吃“年糕、汤团”是希望;放“甘蔗”代表;年夜饭吃鱼表示。
(2)作者分别从、、三个时间来介绍当地春节的习俗。
(3)过春节也是有规矩的,在春节不要说。
(4)作者从春节中体会到了,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课外欣赏。
风筝,令人记起那早已逝()去的童年,可现在,我心中被它牵出的却是缕缕失落和愧悔。
孩子刚进入初二,老师告诫我:这是孩子成绩转变的关键的年级,家长必须如何如何。我当然坚决照办,立即对孩子约法三章:寒假不准玩,晚上不准看电视,下学期每科必须上85分……
除夕,我和妻无暇过问孩子的功课。不知什么时候,他乘我们不备悄悄溜出户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了。
一会儿,他从外面蹦蹦跳跳地跑回家来,手里高高擎()着一只色彩鲜艳的风筝。“爸爸,妈妈,你们看哪,多漂亮的蝴蝶!”孩子一脸得意忘形的神态。我一把夺过风筝,就要撕个粉碎。孩子从未见我发这么大的火,“哇”地一声嚎啕大哭起来。妻连连哄孩子道:“别哭!别哭!妈替你把风筝挂在墙上,以后再放吧。”孩子也一边拭()泪一边走进卧室拿起书本。
一天,检查孩子作业,看到整整齐齐的书写,老师划上的道道红勾,我喜不自胜。突然,一则标题引起我的注意——“咦?《挂在墙上的童年》!童年能挂上墙么?不通!题目就不通,拿腔捏调的!怎么,还给了九十分?”
孩子在作文中记叙了买风筝的那段往事。他并没有责怪自己的父亲,相反,还很理解做父母的一片苦心;负担过重,这是现实;竞争激烈,这更是现实!因此,他说:“户外的春天不是我的,天上的风筝没有我的,只能将自己的童年永远永远挂在墙上!”然而,在作文的结尾处,他仍旧忍不住发出了成年人的叹息:“唉,别了,我的童年!但愿比我年纪更小的千千万万弟弟妹妹们,不再将童年挂在墙上。”
此时,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因家境贫寒想买风筝而不可能;眼下,孩子买到风筝却又不能放!这是怎样的错位和失调啊!
唉!孩子的童年被我挂在了墙上,而我的中年又被挂在什么地方呢?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我抬起头来,无限惆怅()地望着蓝天上的风筝……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得意忘形——
喜不自胜——
(3)请你给短文写上题目。
(4)请以“风筝”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5)请你说一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折断的鱼竿
老渔翁扛着鱼竿,提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河边。他放好小桶,打开鱼饵,摆好小马扎,准备钓鱼。
老渔翁今天的心情格外好。他看阳光,阳光是那样明媚;他感受微风,微风是那样轻柔;就连天空的小鸟,今天也变得格外可爱。
老渔翁引以为自豪的是,他有一手高超的钓鱼本领。由此,他得到了许多美称,什么“鱼神”、“鱼仙”、“鱼圣”……几乎所有表现赞美的词都用上了。有一句话是最能形象地赞美老渔翁钓鱼本领的,那就是:老渔翁抛下一个直钩,也能钓上鱼来。
老渔翁在小马扎上,哼着小曲就要甩开他的鱼竿。就在这时,远方一条小鱼游过来了。
这是一条老渔翁从未见过的小鱼。小鱼全身洁白透明,就像一块浮动的水晶。透明的身体里,一切就一目了然。眼球深处藏一圈金色的细线,摆动的骨骼玲珑剔透,那条细细的血管里红红的血液在流动。
小鱼在绿波中穿行,就像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她忽而凝神不动,忽而又倏然远逝,好像是欣赏不尽这无比美好的水底世界,又好像是觉得水底世界因为有了她而变得更美丽。
老渔翁呆住了。他的目光随着小鱼游移,他的心被小鱼紧紧牵动,竟然忘了抛出手中的鱼钩!
看着这条小鱼,老渔翁联想起自己的童年,他也曾像小鱼一样活泼,充满着天真和快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那样美好,阳光、空气是那样纯净,湖光、山色是那样清新,亲情友爱是那样温暖。所有的一切都使他对人生怀有无限美好的憧憬。
想到这里,老渔翁不禁打了一个寒战,他猛然收回了手中的鱼钩。一个声音在他脑海里轰然炸响:小鱼也有她宝贵的生命,钓起她,那就是罪恶!
老渔翁像从梦中惊醒,默默地看着小鱼游过他的面前,游向无比遥远的前方。
老渔翁折断了手中的鱼竿,用力地抛向水面,他要让鱼竿为小鱼一路送行……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童年()的世界()的阳光
()的小曲()的空气()的水晶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一个。
(3)你认为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得美,找出两处来,画上“~~”线。
(4)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他有一手高超的钓鱼本领。()
②他对人生怀有无限美好的憧憬。()
(5)是什么原因使老渔翁折断了手中的鱼竿?
阅读短文。
竹筏泛舟九曲溪
“咱武夷山的一大特点呀,就是竹筏,到武夷山不泛舟九曲溪,就白来了。”导游的脸上闪烁着奇异的光彩,骄傲地说。他的话,给我的脑海嵌入了极深的印象。
现在我站在九曲溪边了。岸边泊(bó pō)着几只竹筏,艄公热情地招呼我坐在竹椅上,稳稳的,周身围着竹子的清香,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似的。
九曲溪的水,不深,清清的,溪底的鹅卵石,历历可见,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五彩的光芒。我时常迷惑,那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却没玷(diān zhān)污了它,它竟依然故我,丁丁东东地欢唱着。船公持着青竹,在岸石上轻轻一点,竹筏一下子滑出很远。
我们顺流而下,溪水轻轻地拍着竹筏,那竹筏的清水的滋润下仿佛更生动了。环视四周,陡峭的壁崖,直上青天,偶在一两座山下能见到努力攀登的人,人在大自然中是那么渺小的一粟(lì sù),然而能征服自然,也是人的伟大吧!
竹筏上一时寂静无声,艄公却开口道:“我给你们唱个歌吧。”随即自唱起来。我听不懂歌词,却能听出他对这山水,这土地的眷恋之情,那圆润、嘹亮的歌声在空中久久飘荡着……
不知不觉中,竹筏已漂到了第九曲,水流变得急了,竹筏禁不住左右摇晃起来,我们都大惊失色——被浪花泡成落汤鸡,毕竟不是什么好玩的事。艄公却不慌不忙,将那根青竹在礁石上左磕右点,绕过急流险滩,最后稳稳地停在岸边。我忽然感到,每个人的生命都像溪中的竹筏,都会同到急流和暗礁,遇到急流时,就该像艄公一样掌握自己的生命之舵,渡过险滩,去追求新的目标。
现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手持青竹,站在竹筏上的照片(piān piàn),然而,珍藏在我心中的不只是一张相片……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短文从溪水的、、三方面描绘了九曲溪的特点,写出九曲溪给游人带来了无限的情趣。
(3)作者通过泛舟九曲溪,有怎样的感悟?在文中用“”画出来。
(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外欣赏。
树的智慧
幼时,天性有些好静不好动的我,总在一两里见方的村中打转。
一天,放牛的我为了争夺一片青草,与一个同伴大打出手。被父亲拉走的我,扬言与同伴还没有完。
一边往家走,父亲一边对我说:“何以不好好待同伴,这样对谁都不好呵!”
我说:“世界不就是这样吗?”我用手指了指风中飘荡着的蒲公英,“它们让自己变得很轻巧,不就是为了能多占一点地盘吗?还有那些野豆子,它们熟透了,便‘啪’地一声,让自己弹射出好远好远,不也就为了争取一个更宽松的生存环境吗?连花花草草都能这样,何况人呢!那青草本来是我先发现的,他却赶着他的牛去吃。我当然不能让他随随便便占我的便宜啦!”
听了我这番慷慨激昂的话,父亲没说什么。
那是在大约一个月后。父亲带着我走出了几里地,那可是我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有好大一片草地,草地的中间,有一棵耸入云天、郁郁葱葱的我叫不出名字的大树。更让我惊奇的是,树下足有方圆一分多地的地方,光秃秃的,不见一根花草植物。
父亲说,在这棵树小的时候,也曾有许多花草与树争夺地盘。树却从不与它们计较,它只是攒足劲,一个劲地向高处长。那些曾与它争抢地盘的花花草草如今不见了踪影,而这树却睥睨尘世,傲视蓝天。
我说:“我懂得了。这世界是那些心怀蓝天、志向高远的人的世界。那些目光短浅,只是如纷纷扰扰的小草一般的人,要么永远纠结缠绕匍匐在地,要么会从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
真正的树的智慧就是着眼高远不断做大做强自己,那些目光如豆只想在身边抢占地盘的树,只不过是树中的愚蠢者、渺小者罢了。
一个真正能拥有树大智大慧的人,他也就拥有了浩瀚劲伟的不凡人生。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慷慨()激昂——
睥睨()——
匍匐()——
销声匿()迹——
(2)父亲说打架不好,“我”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说服父亲?
(3)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人?
(4)结合下文,请你说一说文章写第一自然段的原因。
(5)请你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