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 B.礼乐与法制并举 |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施政方案,它的提出来
A.反映了农民阶级发展经济的要求 |
B.表明在太平天国运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
C.符合当时太平天国的社会实际 |
D.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在探求强国之路时在向西方学习 |
马克思曾经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事实应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目的是
A.报复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
B.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
C.打开中国市场 |
D.建立租界 |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