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我们不能只有有所的,也要有所风险;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于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面临着怎样的国内形势?
(2)用自己的话扼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一中的“后退”指的是什么?造成后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什么意思?罗斯福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是不是美国经济制度中最严重的缺点?为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刚刚过去的20世纪被认为是发展曩快、情况益为复杂的世纪,而它对21世纪的影响也正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知。如何评价20世纪世界史,在历史学界是一个被研究的课题。有一种观点颇为流行,即20世纪是“美国世纪”说。该观点认为:20世纪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美国迅速崛起并称霸世界的世纪史,在20世纪,美国的民主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及思想文化及国际影响力主导了世界。世界虽然在发生变化,但走的还是美国道路。
评材料中的“美国世纪”说。(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赞成或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山西离北京地理位置很近,当时进关出关都很方便,茶、丝、盐、粮有着得天独厚的交易便利。晋南一带地窄人稠,外出经商成为人们的谋生手段.由于山西南部有盐池,卖盐,取盐都非常方便,明朝时,晋商通过运输军粮获得“盐引”,累积了大量资本。至清朝,他们跟随清军,深入到蒙古草原各地,贩运军粮、军马等军需品,同时与蒙人做生意。清政府也给予了他们特权,使他们大获其利。
材料二清末,晋商逐渐走向衰落。曾经盛极一时的山西票号,就是典例。北洋大臣袁世凯曾邀请山西票号加入天津官银号,票号总经理多墨守成规,只知事现成福,毫无远见,竟复函票号北京分庄经理,既不准入股,也不准派人参加组建。后来,户部银行改由江浙绸缎商筹办,致江浙财团后采居上。不久,户部银行改组为大清银行,无奈山西票号又不应召,最后失去了改组银行的机会。辛亥革命后,山西各票号放出之款无法收回,运往南省资金大多丧失,存款却纷纷来取,清廷提银刻不容缓,导致无法周转,蒙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倒闭。
晋商在茶叶行,同样遭遇重创。为打开销路,晋商赊销茶叶给俄中小商人,有些俄商故意拖欠不还欠款,有些中小俄商因受国内大茶商的排挤或自身经营不善,还款无望。晋商为了挽回损失,呈清政府与俄国当局交涉,但是恐外媚外的清政府,对晋商的呈请根本不予受理。宣统元年,俄国政府又突然违背两国茶约规定,对在俄华商征以重税,以排挤在俄经商的中国商人,晋商在对俄的茶叶商战中终于失败。
晋商中还有以高度热情投资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但其资本主要投入了投资额大、见效周期长、管理要求高、并受运输条件制约的煤矿业,致使资金大量积压,陷入困境。
材料三在文化理念上,晋商突出尊奉乡人关公,以关公的“诚信仁义”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和经商活动。许多山西商人把吃苦勤俭的美德代代承传,形成一种不怕艰苦、不畏风险的创业精神。扫经商的刻苦性上,可以说山西商人居全国商人之冠。在包头城,有山西商人自办的子弟学校,驰名中外的旅蒙商“大盛魁”商号,在外蒙古的科布多设有本企业的训练机构,从晋中招收十五,六岁的男青年,接受蒙语、俄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及商业常识的训练,然后分配到各分号,跟随老职工学习业务。
晋商在商业经营中的表现有三种形式:其一是从朋合营利到合伙经营;其二是按地区形成商帮;其三是以联号制和股份制形成业缘群体组织。其中联号纠是由一个大商号统管一些小商号,类似西方的子母公司,从而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发挥了企业的群体作用。
(1)结合材料一,归纳晋商兴起的条件。
(2)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近代晋商走向衰败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相关知识,指出晋商文明中值得现代企业借鉴之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康熙帝)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指国库)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
——《清实录》
材料二康熙始终没有使中国越过封建国家雷池一步,始终没有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并且从那以后,旧中国与旧俄国在近代工业和科学水平上,在将近两个世纪里一直保持相当距离。
——刘大年《论康熙》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皇帝的主要功绩。
(2)你是否认同材料二中对康熙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13年2月12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实现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方的坚定立场。我们强烈敦促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不再采取可能恶化局势的行动。维护半岛及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解决半岛无核化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朝鲜第三次实施核试验发表声明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政府对朝鲜问题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是什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在三权之外另增监察、考试二权。……至于考试权,孙中山先生认为,“考试之制行,无论平民贵族,一经考试合格,即可做官,备位卿相,亦不为僭。此制最为平允,为泰西(西方国家)各国所无。”
材料二政权属于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罢免、创制、复议四权,并且不必通过代表即可逐步行使这些权力。治权,即“能”交由人民自己选举的政府去掌握。孙中山先生还以车主和车夫的相互关系为例,来阐明权、能分开的关系:人民是车主,有权而无能,政府是车夫,无权而有能,有权的主人便应该靠有能的专门家代他驾驶汽车。
—— 材料均摘自徐子法《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及其借鉴价值》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另增监察、考试二权的目的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