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导致表中1990年—1994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GDP) |
17,681.3 |
20,188.3 |
24,362.9 |
31,380.3 |
43,800.0 |
| 实际GDP增长率(%) |
3.9 |
8.0 |
13.6 |
13.4 |
11.8 |
| 商品出口(单位:亿美元) |
515.19 |
589.19 |
695.68 |
756.59 |
998.70 |
| 商品进口(单位:亿美元) |
423.54 |
501.76 |
643.86 |
863.13 |
958.07 |
| 外国直接投资(单位:亿美元) |
26.57 |
34.53 |
116.16 |
274.71 |
338.00 |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根本上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图5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照片,路牌外文是"RUE 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指担任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 B. | 洋务运动时期 |
| C. | 八国联军占领时期 | D. |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新军的主要特点是( )
| A. | 仿效近代军制编练 | B. | 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 |
| C. | 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 | D. | 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官吏 |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主要报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其中属于1915年的一组是
| A.立宪八国联军南昌 | B.三民主义武昌约法即位 |
| C.中国共产党改造抗日新文化 | D.德先生北洋实业救国张謇护国 |
近代中国的一位哲学家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用木头和泥土塑出一个人的偶像,称它为神。把它放在美丽的庙宇里,让它坐在辉煌的神龛里;人民崇拜它,
认为它是不可思议地强有力的。但是,假如有个疯子把推倒、踩在脚下,并把它抛进肮脏的池
塘里,假如有人发现了它,再把它捡回来,放在原来神圣的地方,那么,你将发现它的魅力已
经失去。”作者利用这段话讽刺的最有可能是
| 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 B.清政府腐朽无能 |
| C.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 D.袁世凯复辟帝制 |
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影,下列出现的场景,你认为那一个不符合史实
| A.大部分农村在丈量田亩,实施“平均地权”纲领 |
| B.袁世凯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亲切地”交谈着 |
| C.一位革命党人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和 |
| D.外国军舰在长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