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措施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做奴隶。
(1)材料一出自商鞅变法。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地“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机构。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政府怎样的政策取向?其直接效果怎样?
材料三 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它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作庸 ……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 627 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628 年关中发生旱灾,次年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税。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唐太宗为减轻农民负担所采取的措施。(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材料四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45 年的 400 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甘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
(4)根据材料四回答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共14分)近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
(1)请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完成下列图示。(内容填在横线上)
①②③④⑤
(2)材料: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跌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根据材料提示填写空格。
梁启超的分期 |
史学界的分期 |
相关历史事件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3)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你如何认识这个口号?你认为在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材料三: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四: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请回答:
(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材料二是谁下达的命令?(2分)
(2)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对日什么态度?“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3分)
(3)如何评价材料二所说的这件事?(2分)
(4)材料三中“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 (2分)
(5)与材料三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1分)
(6)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能谈谈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的原因吗? (2分)
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签订的?
(2)材料一该条约使我国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是哪五个城市?
(3)根据材料二,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该条约于哪一年由清政府的哪一位代表和伊藤博文签订?
(4)材料二该条约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影响较大的是条约内容的那一句?
在中国近代社会中,老百姓使用的东西有不少带有“洋”字。如洋油——点灯用的煤油;洋钉——钉木板用的铁钉;洋伞——外国制造的布伞……
请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洋货”泛滥的现象?
(2)下图的物品在当时的名称是。
(3)中华火柴公司的这种火柴盒,虽然外观粗糙,但特色鲜明,它在火柴盒上印上“提倡国货、挽回权利”等汉字。中华火柴公司为什么要在火柴盒上印上“提倡国货、挽回权利”等汉字?
(4)中华火柴公司成立后,中华火柴畅销中国半壁江山,打破了外国火柴一统中国的局面,赢得了“火柴大王”的美称。当时有人戏称:中华火柴公司缚住了“凤凰”(瑞典火柴的品牌)的翅膀,捆住了“猴子”(日本火柴的品牌)的四脚。
依据材料,说一说中华火柴公司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做出的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以天演为体,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
材料三:(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年轻人的心和血。
——胡适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书?作者是谁?
(2)请指出材料二的出处,然后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词语。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两部著作(译著)诞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相依进化论传入中国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