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共7分)今年中秋节,小明回老家福建看望爷爷,小明爷爷与共和国同龄,共有八个兄弟姐妹,育有四个子女,每个子女都只生有一个小孩,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每逢佳节,爷爷总不忘忆苦思甜,在饭桌上又向儿孙们讲述起自己这一辈子的经历:
上世纪50年代末,家里的自留地、家畜、果树都被收归公社所有,公社社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靠挣工分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70年代初,为了改善一点家里的生活,爷爷出去贩卖了一些老鼠药,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被抓去游街示众并劳教了半年。
80年代初,村里实行了土地大包干,“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基本解决了全家人的温饱问题。
90年代初,爷爷带领子女们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贷款到厦门办了一家外贸服装加工厂,产品销往海外,日子越过越红火……
⑴爷爷的一生见证了共和国曲折成长的历程。请结合材料用史实说明。
⑵上世纪80年代以来,爷爷一家生活水平的改善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哪些具体措施?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请回答:
(1)为了寻求“御侮自强”之术,李鸿章进行了哪一场实践探索?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李鸿章的作为主要涉及哪些领域?他领导的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标志性的地位?
(3)请列举近代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2个。
(4)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不一。有的赞其为“改革者”,有的则贬之为“卖国贼”。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015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哪一条款对中国社会生产造成的危害最大?为什么?举例说明由于《马关条约》签订而加剧的民族危机催生了哪一重大斗争?
(2)20世纪三十年代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局部侵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l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四 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11年的“一道闪电”和“黑暗依旧”的含义是什么? 1921年,给中国带来曙光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说出材料二这首歌谣包含了哪几件事?(写出3件即可)
(3)材料三中所述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什么?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据材料四说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中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回顾党这90年的艰辛曲折的探索历程,你有何感悟?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0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从材料四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样的性质?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若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自己开展的什么运动的反思?
(2)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是哪位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他颁布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
(4)材料四,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其中的两位代表。
(5)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上述几次运动的总体趋势如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