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分)材料一:2013年9月3日至13日,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首次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首次参加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这是一次充满希望和面向未来的历史性访问。访问实现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关系的全面战略升级,推动了上合组织框架下安全合作与务实合作的同步发展,同时也在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国际多边舞台传递出中国经济鲜明的政策信号,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再次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的信心与智慧。
材料二: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中国越发展,对世界的贡献越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越大。”这是美联社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观察结果,集中体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⑴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⑵从当今世界的主题角度谈谈习近平主席的出访有何历史意义?(2分)
⑶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一种什么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本世纪初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是什么?
⑷“中国力量”的发展离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什么历史性决策?“中国力量”足以显示我国的实力,但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请分析其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二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20世纪30年代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40年代的国际形势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1)仔细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此处发生的战役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
B.此处召开了协调盟国行动的重要国际会议,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
(2)仔细观察图片指出二战后期德国面临的战争形势是怎样的?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对应的方框内。
A.法国收回的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 B.德国承认独立的国家:奥地利
近代中国,国共两党在历史的舞台上尽显风流,在分合中书写着厚重的历史篇章。
(1)请说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2)国共两党彼此放下恩怨,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请分别说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的主战场。
(4)国共两次合作中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什么?
材料一: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指出:“国家的基础,是建筑在人民思想之上。……只有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旧思想,另外换成一种新思想,这便是国家的基础革新。”
(1)材料一的“旧思想”、“ 新思想”分别指什么?
(2)请说出辛亥革命中“国家革新”的最大成就。
材料二:
(3) 如何理解“革命尚未成功”?
(4)从“天下为公”中可以看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