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文子、中行氏,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淮南子•人间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臣者务崇君之德崇:使……崇高 |
B.牵牛蹊人之田蹊:践踏 |
C.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罢:罢免 |
D.三国阴谋同计阴谋:暗中谋划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的一组是( )
① 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② 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③ 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
④ 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
⑤ 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
⑥ 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A.①②⑤ | B.③⑤⑥ | C.①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庄王遣卒戍陈的根本目的在于诛杀夏征舒,对陈国的土地并无贪图之心。 |
B.楚庄王听取了申叔时的谏言后,罢陈之戍,立陈之后,使诸侯皆朝于楚。 |
C.智伯听信谄臣之言,裂韩、魏之地,兴兵伐赵,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D.本文明辨了忠臣、谄臣之别,并阐释了君主只有知足、知止,才能长久的道理。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2)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藩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威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宫、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草抽分数事,多议行。
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明史·列传第七十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恪以遒远请输直直:直接 |
B.恪言非便,遂寝寝:睡觉 |
C.故事,王府有大丧故事:旧例 |
D.其党密构于帝构:勾结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所部多王府授以工科给事中 |
B.有议迁藩府三司于许州者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 |
C.至则值岐王之国夔州隶之 |
D.及为巡抚及帝即位,又复之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 )(3分)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溢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 B.①③⑥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时最终被罢止了。 |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
(1)断句。(3分)
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
(2)翻译.(7分)、
①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3分)
译文:
②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4分)
译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晋,何厌之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①,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以此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②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馀,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释】①狗监:汉代内官名,主管皇帝的猎犬。
②西僰:(xī bó)古族名。春秋前后居住在以僰道为中心的今川南及滇东一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从者谢吉谢:告诉 |
B.故空藉此三人为辞藉:借助 |
C.长卿固未尝有书也固:本来 |
D.忠奏其书,天子异之奏:进献 |
以下四组句子,全都表现司马相如才华令人叹服的一组是()
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②自往迎相如
③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④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⑤与卓氏婚,饶于财⑥时时著书,人又取去
A.①③⑥ | B.③④⑥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粱孝王到京城朝见景帝时,司马相如见到并喜欢上了跟梁孝王前来的几个游说之士,于是借口生病辞掉官职,旅居粱国。 |
B.临邛县令王吉发自内心地尊敬司马相如,相如到临邛县后,他每天前去拜访相如。卓王孙、程郑请相如吃饭时,他甚至亲自去迎接。 |
C.司马相如在景帝及武帝朝分别任职,两位皇帝对他的辞赋的态度迥然不同。他为武帝写作的游猎之赋,假托三个虚构的人物,来阐明做天子的大义。 |
D.司马相如不追慕官爵名位,不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常借病在家闲居。可是,却曾因有人上书说他出使时接受贿赂而失去过官职。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译文:
(2)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 B.世祖善之善:善待 |
C.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宠:受宠 | D.为首为讳乎首:自首 |
下列句子全能表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③⑥![]() |
D.④⑤⑥ |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他受贿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 |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向皇帝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
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就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2)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阅读下面文言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欲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藩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私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日: “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督逋急逋:拖延、推迟 |
B.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讦:斥责、揭发 |
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赆:送行的礼物 |
D.其党密构于帝构:设计陷害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 B.①③⑥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化末年,王府有人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事最终被罢止了。 |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即遣恪等,欲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译文:
(2)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译文: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译文: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