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①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②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注:①高牙大纛:指旗杆上装饰象牙的大将牙旗,亦代指高位者的仪仗。②桓圭衮冕:桓圭,公爵所执的玉制礼器。衮冕,帝王及诸侯大夫的礼服和礼帽。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庸人孺子皆得而侮之易:轻率
B.世有德,为时名卿令:美好
C.已高科、登显仕擢:选拔
D.之金石,播之声诗勒:雕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富贵归故乡/惟德被生民功施社稷
B.此一介之士得志当时/乃作昼锦之堂后圃
C.耀后世而垂无穷/尝武康之节来治于相
D.于此见公视富贵为何如/可谓社稷臣矣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2)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3)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作者认为魏国公并非“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原因是什么?用自己话简要概括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含课内文言翻译,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善心,宇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
宇文化及杀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垂涕再拜受诏 涕:眼泪
B.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推:审问
C.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候:伺候
D.虽不满日,阙于宿卫阙:空缺

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3分)()
①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
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
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

古文翻译: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已適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闻:闻名,著名
B.乃短贾生曰短:指出……不足
C.为赋以吊屈原吊:凭吊
D.闻长沙卑湿    卑:低洼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诸生于是乃以为能      輮以为轮
B.乃征为廷尉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而问鬼神之本  弃甲曳兵而走
D.及列侯悉就国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用(/)给划线一段话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B.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就非常器重贾谊,担任廷尉后,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使贾谊得到汉文帝的征召。
B.贾谊汉文帝刚刚即位时就主张更改各项法令,让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虽然文帝想提拨他,却也招来嫉妒。
C.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就干脆在面前摆上坐席让贾谊讲述。
D.文帝好长时间没见贾谊,自认为能超过他,交谈后感慨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翻译下面句子
⑴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河东凶亦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就:参加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用:利用
C.厚资而遣之资:赏赐
D.相国遽惊谢曰谢:谢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B.以污贿不饬罢木欣欣以向荣
C.致郁郁而死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D.或传闻之过实耶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B.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C.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D.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译文: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译文:
(3)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9分)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查。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叫,玄由是著名。举孝廉,补洛阳左尉。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后四迁为齐相,坐事为城旦。刑竟,征,再迁上谷太守,又为汉阳太守。时上郡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一境皆震。郡人上邦姜岐,守道隐居,名闻西州。玄召以为吏。称疾不就。玄怒,敕督邮尹益逼致之,曰:“岐若不至,趣嫁其母。”益固争不能得,遽晓譬岐。岐坚卧不起。郡内士大夫亦竞往谏,玄乃止。时颇以为讥。后谢病免,复公车征为司徒长史。灵帝初,征入为河南尹,转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遂策罢。岁余,拜尚书令。时太中大夫盖升与帝有旧恩,前为南阳太守,臧数亿以上。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帝不从,而迁升侍中。玄托病免,拜光禄大夫。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复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洛阳令围守玄家。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玄嗔目呼曰:“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兵进。于是攻之,玄子亦死。玄乃诣阙谢罪,乞下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诏书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散,京师劫质,不避豪贵,自是遂绝。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
(选自《梁书》)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案其奸案:整治
B.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诣:到
C.趣嫁其母趣:急促
D.就玄求货货:财物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桥玄严明的一组是
①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②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
③时上郡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
④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
⑤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
⑥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桥玄追究陈相羊昌的罪行,大将军梁冀急发檄文救羊昌,周景也顺从梁冀欲召回桥玄,但桥玄不为所动,且追查羊昌更急,最后用囚车将羊昌押解进京。
B.上邦人姜歧,守道隐居,名声很大。桥玄召他为吏,姜歧称病不去,惹得桥玄生气,威胁要让他的母亲改嫁,郡内士大夫争相劝谏,桥玄才停做这件事。
C.桥玄位列公位时,推荐与自己素有矛盾的南阳太守陈球做廷尉,又奏请皇帝免去与皇帝有旧恩的太中大夫盖升之职并将其关押起来,皇帝没有同意。
D.桥玄10岁的小儿子被人劫持,绑匪索要财物,桥玄不许,并催促已包围劫匪的士兵发起进攻,自己儿子遂被杀死。但从此劫持人质的事件再也没有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壮玄意,署而遣之。

(2)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

(3)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共6分)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
(节选《史记》)

【注】面雍树: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象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告故不伤婴,婴证之证:证实
B.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坐:因为
C.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困 北:被打败的敌人
D.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德:感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B.与高祖相爱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C.终以是脱高祖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D.高后崩,代王之来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