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译书并非始于近代。早在汉唐时期,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由此涌现出的一大批译著多以佛教为主,兼有其他各教。其社会意义主要是宗教的传入,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文化交流愈广泛,宗教发展也愈充分,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明朱清初年间,西方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在中国出现。在耶稣会传教士中,利玛窦堪称杰出的代表。他入乡随俗,将基督教与儒教相联系,以耶补儒,以儒证耶,力求说明基督教与儒教的一致性;他还“以学术为媒”,努力用知识与文化去争取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展示西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借以抬高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其社会意义已远不止于宗教,而是带来了有关西方世界的新信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华,除了翻译《圣经》以外,他们还编译各国史地和制度方面的书。传教士们继续沿用传播科学的方法,以作为他们在中国活动的媒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少数教民及上层官僚士大夫中间流传,内容逐步推广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影响也日益扩大。
自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时期的译书活动则由传教士逐渐转为以官方为主。尽管近代中国官方译书从林则徐便已开始,但是严格地说,由朝廷出面设置机构、组织人员,长时间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还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时朝廷从事翻译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前者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史论为主;后者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奏请在南京设立江楚编译局。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官方译书主要还是以应用科学为主,重点是在兵学知识、工艺制造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这和当时的国内需求和朝廷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由于甲午战败,国运艰辛,救国之士从日本的崛起中,感到了西洋文明的力量,更欲从译书中寻求救国之道,到处兴起的译书社团,表明译书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译书内容由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私家译书最著名的要数严复和林纾二人。严复的译书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他的《天演论》为当时的思想界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林纾是第一位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人,共译作品184种,包括许多国家的文学名著。“严林”的译著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民国以后的译书种类、数量愈来愈多。在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以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一个译书群,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给中国思想界带来新的生机。
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虽然路经多歧,千回百折,但总的方向是与世界日益接轨,向着近代化的目标艰难而又不可阻挡地前进,这其中,译书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选自《国学》总第39期,有删节)
下列是有关译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些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汉唐时期的一系列佛教译著其主要作用是在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 译书所带来的西学的传播与扩展,成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转型的动因。
C 鸦片战争后,官方及私人的大量译作不断涌现,促成了西学东渐,促进了知识分子思想的变迁。
D 从一开始,西方传教士的大量译著就以传播科学只是为核心,不容置疑地起到开扁民智的作用。
下列对“西学东渐”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方的文化思想最早通过汉唐时期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传入我国,对当时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B 从整体上讲,西学东渐应该值得肯定,因为它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愚昧和麻木,使中国逐步迈向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C “严林”译著所彰显出的价值和地位说明,西学东渐很成功的…点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进而更新了民族的社会心理机制。
D 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不仅向中国传人宗教文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等信息,这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始。
下列各项说法中,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译书的最早活动,始自介绍外来宗教,时界分明,先是佛教,然后是基督教。
B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内的需求和朝廷的政策,官方开始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
C 在西方文化的启迪和催化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编译。
D 作者认为社会科学方面的译著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方面起到的作用显然要大于自然科学译著。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直道——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华夏之后,除其它政绩外,还办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二是修建了一条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直道从咸阳一直延伸到当时匈奴人的居住区,可以说,它的行进路线约有一半是在秦
人并不十分熟悉的鄂尔多斯高原,这里的地势虽然不及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那样跌宕起伏,却
也是丘陵延绵、沟壑纵横。两千多年前的秦人,是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如此精确的北方大地方位概念以及如此丰富的地理学、地貌学知识?
目前,在鄂尔多斯境内的秦直道遗迹北起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南至伊金霍洛旗。全线长约160公里。杨泽蒙说,纵观鄂尔多斯的地貌及秦直道的走向不难发现,现今秦直道路线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察后选定的。直道不偏不倚修在低丘陵地带,再往东一些,就是高丘陵的大沟地带,而再往西一些,就是沼泽地带了,在洪水季节路很有可能被冲垮。
难道仅仅依靠刚发明不久的罗盘定位技术,他们就具备了如此辽阔地域内的大地测绘技
能了吗?就是按照现代人的思路,如果没有特定的技术支持,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在一个无论是地理方位还是地质条件都十分陌生的区域内完成这么大的一项工程是绝难想象的。
这项浩瀚工程的顺利实施,难道凭借的就是蒙恬率领的那数十万内地百姓的智慧和力量
吗?秦直道作为沟通南北的重要军事要道,是否借助当时的其他力量呢?
杨泽蒙表示,在文献记载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攘地北
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后,便让位给儿子(赵惠文王),开始实施“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的战略,这其中就应该包括对九原郡的设置、对这条“直南”道路的勘测、南渡黄河渡口的营建等等一系列活动。
那么,在这条由秦国大将蒙恬主持完成的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盼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
中,是否蕴含着赵国人的辛勤汗水呢?还有,当时大部分已被蒙恬的大军撵到阴山以北,而原本世世代代就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的那些北方游牧民族,是否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呢?这些目前都不得而知。
1.下列对“秦直道”的理解,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秦直道”是秦代修筑的一条北起今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南至伊金霍洛旗,全线长约160公里的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高速公路。
B.“秦直道”是秦代修筑的一条南起咸阳,穿越陕北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沟通南北的重要军事要道。
C.“秦直道”是秦人仅仅依靠刚发明不久的罗盘定位技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查后修筑的一条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高速公路。
D.“秦直道”是秦国大将蒙恬率领数十万内地百姓完成的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高速公路。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鄂尔多斯高原丘陵延绵,沟壑纵横,而且有沼泽地带,道路在洪水季节很有可能被冲垮。
B.秦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精确的北方大地方位概念以及丰富的地理学、地貌学知识。
C.现代人要想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在鄂尔多斯高原完成修筑“直道”这么大的一项工程是绝难想象的。
D.赵武灵王设置了九原郡,为了攻打秦国而开始了对“直道”的勘测,并且营建了南渡黄河的渡口。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朝之所以派蒙恬实施这样一项浩瀚工程,是因为它在经济、政治,特别是军事上有重要意义。
B.世世代代居住在鄂尔多斯地区而又被蒙恬打败的匈奴人极有可能参与了直道的设计工作。
C.没有赵国之前的勘探和准备,蒙恬就绝对不可能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修筑直道这样浩瀚的工程。
D.随着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赵国称霸天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已经开始实施与秦国的军事争霸计划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天文学家最近公布,他们发现了从银河系中心喷发出来的一个“毁灭源”。这些天文学家说,这个毁灭源是由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并互相摧毁时产生的热气体组成的。它也许是说明存在着一个恒星爆炸地区和黑洞周围有风的的证据。
为了发现这个毁灭源,科学家们使用了美国航天局1991年发射的、目前仍在轨道上运行的“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可以收集到的资料。同使用可见光观察太空现象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不同的是,“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用来跟踪能量最大的粒子——伽马射线。
银河系的中心距地球大约2.5万光年。由于有气体和尘埃的阻挡,使用可见光的一般望远镜是看不到它的。但是伽马射线却能“看”穿银河系的气体和尘埃直至它的心脏。伽马射线是在反物质同物质撞击时产生的,它产生正常可见光的大约25万倍的能量。人们认为,宇宙中存在的反物质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因为每当反物质和物质相遇时,毁灭情况随即发生,伽马射线随之产生。
研究银河系毁灭源的科学家们不知道反物质来自何处,他们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举行的这次研讨会上,探讨了这个问题。
来自华盛顿海军研究试验所的研究人员查尔斯·德尔默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的看法是那里有剧烈的运动,正在使我们整个银河系中心的热气云沸腾起来。”他说:“它是我们银河系的内城,而我们则生活在相当安静的郊区。”德尔默和与会的其他科学家对向上喷发的反物质源的说法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它可能是死恒星的“火葬柴堆”,在过去的10万~20万年间一直在燃烧着。
反物质源的另一种可能性是据认为位于银河系中心的巨大的黑洞,可能爆发反物质射流。科学家说,还有一个比较小的黑洞,也可能向云层喷发了反物质。这个较小的黑洞多少被夸张地说成是“一个大毁灭者”。德尔默论证说,银河系的心脏还包含有大量的生命周期短的所谓超重恒星。这些恒星的死亡可能给这个毁灭源增添了燃料。
这个毁灭源位于银河系中心上方,长3500光年,宽约4000光年。
1.下列对于“毁灭源”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毁灭源是从银河系中心喷发出来的毁灭恒星的热气体,是伽马射线产生的根源。
B.毁灭源是银河系中心上方长3500光年宽约4000光年的区域内,反物质和物质相
遇并互相摧毁时产生的热气体。
C.毁灭源是银河系内城由于恒星的剧烈运动而形成的沸腾的热气云,是死恒星的“火
葬柴堆”。
D.毁灭源是银河系中心的一个巨大黑洞和一个较小黑洞喷发的反物质,是恒星的毁
灭者。
2.对于科学家使用“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收集资料的原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能够跟踪能量最大的粒子——伽马射线。
B.银河系中心距离地球极为遥远,且有气体和尘埃阻挡,使用可见光的望远镜不能
看到毁灭源。
C.“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发射的伽马射线具有极强的穿透力,通过它可以看到
银河系的中心。
D.伽马射线能量强大,大约相当于正常可见光的25万倍,能“看”穿银河系的气体
和尘埃直至它的心脏。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毁灭源的发现,证明了银河系存在着一个恒星爆炸地区。
B.哈勃太空望远镜只能使用可见光观察太空现象,不如“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
功能强大。
C.银河系中心的毁灭源能够几十万年持续燃烧,是因为大量的超重恒星为它增添了
燃料。
D.德尔默关于超重恒星的死亡为毁灭源增添燃料的推想,补证了自己关于反物质源
是死恒星的“火葬柴堆”的假说。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即使距离并不遥远,没有气体和尘埃阻挡,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也不能观测到这
个毁灭源。
B.只要反物质与物质相撞,就会造成毁灭情况,产生伽马射线。
C.反物质和物质相遇就会产生毁灭情况,因此人们在宇宙中很难发现反物质。
D.无论反物质源是死恒星的“火葬柴堆”,还是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毁灭源喷发的反
物质都不会给地球造成伤害。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按照相关法规,我国目前不允许在集体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对于社会上热销的小产权房,建设部不久前特别发出“风险提示”: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购买此类房屋,将无法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然而,面对相关法规设定的禁区,一些小产权房项目在现实中仍变换着各种形式销售,成为一个灰色的监管区域。
开发小产权房的环节基本都是暗箱操作,集体土地的价格都是村镇干部与开发商私下达成的,土地转让的费用无从知晓,而建成后产生的非法暴利更加惊人,甚至超过了商品房。
小产权房的风险首先是因没有土地证,不能上市流通买卖。为应对这个难题,在转让房屋时,只要到村委会办签字盖章,修改一下原买房人与村委会的合同,再交纳售房款l%的费用就可以了。按照有关规定,小产权房不能办理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但在天津“育水佳苑”的售楼处,就有渤海银行可以提供房屋转按揭贷款的广告。
小产权房的最大优势就是便宜。由于级差地租的扩散效应,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土地区位优势凸显。建造小产权房的土地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和配套税费,绕过了层层审批关口,并且销售时也不缴纳相关税费。在巨大的土地收益和房地产开发利润的诱惑下,一些城郊农村房地产违规开发的势头愈演愈烈。
怎么处理已建的小产权房才能既让群众接受,又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各地政府都十分“挠头”。据了解,石家庄市曾在去年10月实施小产权房办证试点工作,但是发现问题很多,只好宣布暂停。南京市规定,凡是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和土地用途规划的小产权厉项目,经补办手续后可以领取产权证与土地证。遗憾的是,目前南京市尚没有一个小产权房项目补办“两证”。小产权房牵涉众多群众利益,政府不能轻易处理。尽管如此,对违规小产权房该拆的要拆,该罚的要罚,决不能再出现新的小产权房,否则会助长顶风违法。
有关官员则表示,集体土地进入市场只有一条路:国家征收。而要解决现有的小产权房,靠每年的土地利用指标逐步消化,是个漫长的过程。
京郊一位村干部说,小产权房最初有其合理的一面。前几年搞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村组街道要自筹拆迁安置费,根本没有财力,开发小产权房也是迫不得已,而小产权房获得的利益也用到了公益事业上。尽管没有产权讧,但在城市房价高涨刺激下,小产权房已逐渐成为除商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之外的一种城市房
屋供应类型,起到了城乡之间利益再分配的作用。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下,小产权房的违规建设越来越突出,购买者也从最初的农民、折迁户日渐演变为城市市民。专家认为,大规模出现的小产权房,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怪胎”,使国家减少了大量土地出让金的收益,是国有资产的巨大流失,同时还威胁到耕地保护红线,也暴露出了城乡土地二元管理的巨大漏洞。
下面对“小产权房”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产权房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贿买的没有房屋产权登记证的房屋。
B.小产权房一般是指建在城郊农村土地上的没有产权证的商品住宅。
C.小产权房主要面临没有土地证、不能上市流通买卖的风险,但只要到村委会盖
章并修改买房合同,卖房人再交纳一定费用就不存在此类问题了。
D.小产权房不能办理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但可以向银行申请房屋转按揭贷款。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产权房虽然在社会上热销,但它是属于违反国家相关法规在集体土地上进行开发的房地产。
B.石家庄市和南京市都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试图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但终因种种问题,最后都被迫宣布暂停。
C.要解决现有的小产权房,靠每年的土地利用指标逐步消化,是个漫长的过程。
D.小产权房最初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时至今日,在利益的诱惑下,小产权房带来的矛盾已经相当突出,其负面作用也凸显出来。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政府部门能加强监管,那么即使小产权房项目变换形式销售,也难以销售出去。
B.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可以通过违规开发城郊农村房地产获得巨大的收益。
C.对小产权房的处理,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因而短时间内还难以彻底解决小产权房问题。
D.大量建造商品房,保护耕地,加强城乡土地管理,可以遏制小产权房越来越多的现象。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点氢成油”的石头
①用氢气作为燃料有很多好处。但是,要将氢气作为一种燃料,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寻找一种方法,可以使氢气成为一种有用的燃料。
②要安全地贮藏和运输氢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氢气重量轻,而且难以捉摸。微小的氢分子喜欢不知不觉地从裂缝和封口处跑出,并且一旦释放出来,它们就会很快地四处弥漫开来。如何能够很好地将氢气贮藏起来成为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③液态氢体积小,容易储藏,但是它也能惹出麻烦。氢气在大约20K(—253℃)左右液化。为了保存满满一罐液态氢,就需要有一套体积很大的低温系统。而且,液态氢温度很低,它足以将空气冻结,这会导致阀门堵塞和形成不必要的压力。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必须增加储气系统的重量。
④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呢?很简单,只要在你的汽车油箱内放上石头就可以了。但要放的可不是普通石头,而是沸石。沸石是一种多孔而坚硬的物质,在沸石的晶形中,遍布了小小的隧道和笼状结构,它们相互连通成为一种网状结构,就像蜂巢似的。一个油箱与这样的晶状物相连,可以使氢气处在“一种类似液体而温度不很低”的状态下。
⑤沸石的取名源自希腊的单词“沸腾”和“石头”,这是因为沸石在受热的时候可以释放出它们中间储藏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已经发现了将近50种不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沸石,并且化学家们已经弄清楚如何合成更多的沸石。现在研制的沸石能够贮藏相当多的氢,但是还不够。
⑥如果科学家能够培育一种沸石晶体,它可以容纳相当于自身重量6%~7%氢气的话,那么满满一箱沸石的氢气与普通满满一油箱的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基本相同。但是,现在最好的沸石也只能容纳相当于它们重量2%一3%的氢气。
⑦1995年,美国科学家萨科作为一次太空任务的专家乘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到太空旅行。他参加飞行的目的是在太空培育更好的沸石晶体。在地球上生产的沸石晶体较小,通常横断面是2—8微米,大约相当于人的头发厚度的十分之一。可是在微重力状态下,材料可以更缓慢地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更大、更有序的沸石晶体。萨科在航天飞机上培育的沸石晶体不仅相当于地球上的10倍,而且内部结构更加有序,这是一个好的开始。2002年初,萨科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了一台沸石晶体培养炉。国际空间站第6宇航组的专家已经使用培养炉培育了一些晶体。
⑧在萨科的一生事业中,他一直想将氢气变成燃料,沸石可能是实现氢燃料的关键。或许不久的将来,一座氢燃料加油站就会出现在你旁边。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3期)对关于“沸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沸石的取名源自希腊的单词“沸腾”和“石头”,这是因为沸石在受热的时候可以释放出它们中间储藏的物质。
B.沸石是一种多孔而坚硬的物质,它如果与油箱相连,可以使氢气处在“一种类似液体而温度不很低”的状态下。
C.沸石的晶形中,遍布了小小的隧道和笼状结构,它们相互连通成为一种网状结构,就像蜂巢似的,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氢气的贮藏。
D.沸石可以容纳相当于自身重量6%~7%的氢气,所以满满一箱沸石的氢气与普通满满一油箱的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基本相同。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化学家在自然界中已经发现了50种不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沸石,并且已经弄清楚如何合成更多的沸石。
B.氢气难以捉摸是因为它的重量轻,微小的氢分子喜欢不知不觉地从裂缝和封口处跑出,并且一旦释放出来,它们就会很快地四处弥漫开来。
C.氢气体积小,容易储藏,它在20K(—253℃)左右的温度下才能液化,为了保存满满一罐液态氢,就需要有一套体积很大的低温系统。
D.美国科学家萨科乘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到太空的目的是在太空培育更好的沸石晶体。萨科在航天飞机上培育的沸石晶体不仅内部结构更加有序,而且体积相当于地球上生产的沸石晶体的10倍。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最好的沸石也只能容纳相当于它们重量2%一3%的氢气,可见利用沸石安全地贮藏和运输氢气很难实现,因此,要使氢气成为一种有用的燃料几乎不可能。
B.沸石是实现氢燃料广泛应用的关键,在不久的将来,一座氢燃料加油站就会出现在你旁边。
C.萨科在航天飞机上培育的沸石晶体可以证明,人类应该可以在地球上培育出比现有的更好的沸石晶体。
D.在微重力状态下,材料可以更缓慢地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更大、更有序的沸石晶体。这也就是说,只要改变地面的重力状态,就可以在地球上生产出更好的沸石晶体。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宣纸——中华文化中的瑰宝韩作荣
“宣纸”作为纸张名词的出现,始于唐代。其时嗜画成癖的大理寺卿张彦远在他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提及,所指应是宣州宣城郡所产的贡纸。这是以产地为名的宣纸的由来说。
宣纸的制造始于何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东晋说、唐代说、宋代说、清代说各不相同,《中国宣纸史》著者曹天生认为,宣纸创始于元明之际,成熟于明代中期。曹氏的依据,出于《小岭曹氏宗谱》对宣纸生产的记载,以及明宣德年间所制造的皇室监制的加工纸——陈清款宣纸,即为青檀皮所制的真正的宣纸,其质量为其他种类纸所难以比拟,与宣德炉、宣德窑一样,被称之为“宣德纸”,这是宣纸的另一种命名方式。
宣纸与其他种类纸张之别,首在用料,即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水质、药料,并使用特殊手工技艺而造出的宣纸,方能成为真宣。曹氏有据可查的推论有其道理,但也有疑问。如果说晋代便有楮皮纸、麻纸、竹纸等类似于宣纸的纸张诞生,其时所造之纸尚有新疆楼兰出土的“罗布淖尔纸”,甘肃武威出土的“旱滩坡纸”,以及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魏晋时纸”,当然还有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中期的灞桥纸、马圈湾纸、居延纸等等,这些用不同原料造就的纸可谓年代久远,而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是久已有之的植物,为什么到明代才有人用来造纸?如果说宣纸是唯一以青檀皮为原料作为标志,那么,唐代的宣州贡纸是否均为楮皮所造?期中是否有青檀皮纸?若有,则该是早年的真宣了。如果以小岭制造宣纸的草大三写于宋元之交的《曹氏宗谱》作为宣纸创始的依据,恐怕有割断历史之嫌,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最佳宣纸即曹氏宣纸的创始期,而未见记载的或已难以查考的事物,并不等于不存在。在我看来,宣纸的创始期只能存疑,尚难以有令人信服的定论。
宣纸制造所用为檀皮的韧皮纤维,纤维长度在一点七至三点七毫米之间,且百分之八十的纤维长度十分接近,因而成纸匀度好。电子显微镜下,人们发现其纤维细胞壁分布诸多细密且均匀的皱纹,与纤维长轴向平行,故宣纸着墨时,易留住笔痕、墨迹,淡墨与水会沿着皱纹沟槽向外逐步渗扩,形成不同层次;重笔时又自然分界,互不溶混,造成主体感;再加上规整的檀皮长纤维与草浆短纤维均匀交织,使水墨扩散均匀,无锯齿形辐射状态,正是这样的特征,鉴定了宣纸为中国书画的最佳用纸。在观赏一些中国画时,那种浓淡相宜,满纸云烟水汽,这是宣纸留住了水墨,渍渗晕染,生成空濛缥缈、淋漓尽致的气韵与妙境。真宣所用青檀,以泾县的皮质最好,且生在山石崎岖倾仄之间者,方为佳料。
宣纸所用的青檀皮以两年生嫩枝的韧皮为最佳;所用的稻草以泾县安吴地区的沙田稻草为最佳。纤维长而韧的皮料与纤维短而粗的棉料按不同配比制浆,皮料为骨,草料为肉,取长补短,兼坚韧柔软于一身,方制成最佳的真宣。
无论是皮料和草料,其制作都是去粗取精,去杂芜留纯白,由生硬而达熟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由手工在缓慢的时间里完成。
宣纸的制造,于青檀皮和稻草的纸浆中,还需掺入杨桃藤(即猕猴桃)的汁液,被俗称为纸药、滑水。杨桃藤汁是纸浆中的悬浮剂,能使纤维均匀地悬浮于水中,让捞出的纸厚薄一致,结构紧密。另外,使纸浆的黏度增强,便于操作,还能让纸浆在竹帘上滑动的速度增加,并能让捞出的湿纸一张张叠放,像一板厚厚的水豆腐,进沥干再加浸润后再分张焙晒。
自然,宣纸的制造是离不开水的,泾县的泉水清醇洁净,浑浊度为零,四季长流,水的硬度低,水温低,故能使宣纸不惹灰尘,洁白度高,并能延长纸的寿命。所谓纸之“似玉雪者,水色所为也”。看来,真宣之所以在泾县的制造达到极致,是因其得天独厚,皖南山区特有的最佳青檀和稻草,纯净的泉水,适宜的气候,吸纳天地之灵气,承受日月之精华,价值人的聪明才智,安能不出绝无仅有的真宣!
宣纸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其特性与中国书画艺术相得益彰。与其他纸张相比,其抗蠹虫蚀蛀的能力强,据检测,其生存寿命超过一千零五十年,被称之为千年寿纸。
(选自2009年1月22日《人民日报》)
下列对“宣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纸第一次被提及,是始于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所说宣州宣城郡产的贡纸。
B.宣纸的创始其说不一,曹天生所著《小岭曹氏宗谱》的记载认为宣纸创始期在元明之际。
C.宣纸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以杨桃藤的汁液为纸药、滑水。
D.宣纸匀度好,易留住水墨,渍渗晕染,能生成空濛缥缈、淋漓尽致的气韵与妙境。

下列对“在我看来,宣纸的创始期只能存疑,尚难以有令人信服的定论”的原因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西汉早期已有不同原料造就的纸,作为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是久已有之的植物,在当时也有可能被用来造纸。
B.晋代便有类似于宣纸的以楮皮、麻、竹为原料的纸张诞生,作为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在当时也有可能用于造纸。
C.出土表明,既然魏晋时楼兰、武威、敦煌等地造纸尚有不同原料的纸,那么这些地方也有可能选用最适于造纸的青檀皮制造宣纸。
D.如果宣纸是唯一以青檀皮为原料作为标志,那么唐代宣州贡纸除楮皮所造外,其中更应有以青檀皮为原料造的真宣纸。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宣纸是因宣州宣城产地和明代宣德年间所造的时间而得名,但在命名时间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以写于宋元之交的记载小岭制造宣纸的《曹氏宗谱》作为宣纸创始的依据,并不等于此前未见记载或难以查考的最佳宣纸创始期就不存在。
C.青檀皮因整个纤维长度十分接近而成纸匀度十分好,决定了宣纸成为中国书画浓淡相宜、满纸云烟水汽的最佳用纸。
D.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主要原料青檀皮的质量,再加上宣纸选料的讲究,从而使宣纸成为绝无仅有的真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