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
A.认识你自己 | B.知识即美德 |
C.因信称义 |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据《左传》记载:“宣公三年,楚国兼并了陈国,就‘以陈为县’;昭公二十八年,晋国魏县子当政时,‘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舍氏之田为三县’。”根据材料,以下对县制判断正确的是()
A.县的出现时间比郡的时间更早 |
B.春秋时期已经设立县管辖地方 |
C.以陈为县标志我国县制的开始 |
D.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 | B.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 |
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 D.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 |
据《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 )
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
B.政治的理性化色彩凸显 |
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
D.贵族政治正逐渐被打破 |
(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皇帝权利得以强化 |
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
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
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