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英国
13.3%
28.8%
41.5%
法国
8.9%
23.2%
38.8%
美国
8.0%
19.8%
31.1%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A.心即理
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C.“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D.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
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