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 ……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 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 | 服饰的西化 | B. | 洋货倾销中国 |
C. |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 D. | 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A.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 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
C.取得在华建租界的权力 | D.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
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同点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 B.教训清政府,使其顺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 |
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 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
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