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空城计》片段,答题。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面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面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面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个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玄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⑴选段原著是 ,作者是 。
⑵用“‖”将选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出小标题。
A、 B、
⑶解释加点字意思。
遂止住三军。( )吾已令兴苞二个在彼等候。( )
⑷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带点词语抓住人物 描写,写出了 。
⑸“见了如此模样”指 。
⑹《空城计》这个故事为我们塑造了 的诸葛亮。诸葛亮的名言有 ,与他有关的故事还有 、 。
课内语段阅读。
①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 )。
②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 )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③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______;观察牙齿,看见______。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______”。
④他最早发现了( ),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1)选择合适的词填在①②④的括号里。
A.显微镜 B.微生物 C.放大镜
(2)选择恰当的内容填在③中横线上。
A.小人国
B.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
C.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
(3)③中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4)请你按照列文虎克玩的顺序重新排列上面的四段文字,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
细读课文深感悟。
细读课文,你受到的启发是( )
A.不要玩耍,浪费时间。
B.要经常的玩耍、游戏,这样才能有所发明创造。
C.在平时的玩耍中,要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带着问题来读书。
(1)“名堂”在课文里的意思是( )。
A.课堂 B.闻名 C.发明创造
(2)课文讲的是____________玩出了名堂,发明了____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鲁班造锯
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发明家。传说现在木工所用的锯子就是鲁班(发现 发明)的。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划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 发明)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他就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1)认真默读,争取把这个故事记住,讲给朋友听。
(2)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3)为文中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反义词。
伟大——( ) 肯定——( )
(4)“观察——想象——实验”让鲁班发明了“锯”。从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原文填空。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 ),并( )到()去( )。这份工作( ),他( ),就一边( ),一边( )。他把( )的四周( ),做成( ),用来看( )的东西,或者( )字很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