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有许多鸟,它们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改换自己的栖息地,这种鸟叫候鸟。候鸟是追逐阳光的生命,它们每年在越冬地与繁殖地之间来回奔忙,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和丰盛的食物,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繁殖后代。它们在一个地方产卵、孵卵、育雏,等幼鸟长大换好羽毛后,就带着它们迁到另一个地方。如:大雁、天鹅、燕子等。
引起鸟类迁徙的原因很复杂,一般都认为这是鸟类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不仅有遗传和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是对外界生活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与气候、食物等生活条件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候鸟对于气候的变化感觉很灵敏,只要气候一发生变化,它们就纷纷开始迁飞。这样,可以避免北方冬季的严寒,以及南方夏季的酷暑。气候的变化,还直接影响到鸟类的食物条件。例如,入秋以后,我国北方大多数植物纷纷落叶、枯萎,昆虫活动减少,陆续钻入地下入蜇或产卵后死亡,数量锐减。食物的匮乏促使以昆虫为食的小型鸟类不能维持生活,只有迁徙到食物丰盛的南方,才能很好地渡过冬天,而以昆虫和小型食虫鸟为猎捕对象的鸟类也随之南迁。
(1)给短文取个题目,写作文前的横线上。
(2)从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
( )——( ) ( )——( )
(3)什么是候鸟?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上面是个前进的“前”,下面是个“刀”字是_________;
(2)在《盘古开天辟地》中_____________变成了天?______________变成了地?
(3)《十二属相》中排第一位是谁?排第六位的是谁?排最后一位的是谁?。
(4)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还有有__________。
(5)如果现在没有一个太阳,那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发挥你想象,用几句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发语文试卷了,我拿到语文卷子一看,90分!我一连看了几遍卷子上的分数,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回到家里,我把卷子在妈妈眼前一扬,得意地说:“妈妈,你看!”妈妈接过卷子看了看说:“好,有进步!”我爸爸在外地工作,对我要求很严。我看到妈妈那高兴的神情,更加得意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可是,一会儿妈妈的脸就“晴转多云”了。我有些纳闷:妈妈怎么又不高兴了?“你仔细想过错误的原因吗?”妈妈指着卷子扣分的地方说。我瞧了一眼,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把‘食指’写成‘十指’了吗。”“听你说得多轻松!照你这样写,要切除食指的病人手术时被切掉的就是十个手指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妈妈接着严肃地说;“粗心要不得,要是大家都像你这样,会给工作带来什么后果?”
听了妈妈的话,我再也没有心思欣赏那卷子上的分数了,不禁陷入了沉思……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的意思。
晴转多云:满不在乎:
(2)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写出段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
(5)用斜线划去第二自然段与主要意思无关的一句话。
(6)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的打√。
①教育我们考试不能粗心大意。()
②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粗心大意。()
③我语文考试只得了90分,受到妈妈的批评。()
④得到好成绩,不能骄傲自满,要继续努力学习。()
课文片段
我站立在宽阔的长城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啊,你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塞外强悍的风呼啸着,仿佛倾诉着长城的经历。在长城上,我拼命寻觅着古战场的遗迹,希冀勾画出一幅幅长城内外悲壮的历史画面。在这长城的历史画卷中,不乏反抗暴君的勇士,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
(1)用“_____”画出作者站立在长城上看到的景象。
(2)用“……”画出作者所联想到的。
(3)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想作者此时在想什么,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ú duǎn wén wán chéng liàn xí
读短文,完成练习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北风“气极了”,用“ ___________”画出有关的句子。
(2)
你喜欢雨点吗?从哪儿看出来,用“_________ ”画出有关的句子。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陆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向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相信并佩服。()
②意见不一致。()
③形容谁的明净。()
(2)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A. 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 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
C. 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