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答题。
一天晚上十点多钟,一辆公共汽车开到天桥站,许多乘客上车。中间有一位乘客掏出钱,买车票。售票员刚把票递过去,突然认出来:“啊,周总理!”
“周总理和我们一起乘车了!”车厢里顿时欢腾起来。大家一边伸出手,希望和总理握手,一边说 总理好 总理您好 周总理高兴地同大家握手 向每个乘客点头微笑 周总理望着售票员 亲切地问 小伙子 工作习惯吗 售票累不累
公共汽车开到北海站,售票员刚要上前搀扶周总理,周总理已经下车,他笑着对售票员说:“你们辛苦了!”售票员望着总理慈祥的面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顿时( ) 激动( ) 慈祥( )
(2)用“ ”画出周总理关心人民群众的句子。用“ ”画出表示售票员激动的句子。
(3)请为第二自然段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4)请为短文选择合适的题目( )
A周总理乘车
B总理买票
C售票员感动
美文品读。
隋朝重臣杨素家里有个口吃但聪明的人,杨素没事时,常拿他开心。一年腊月,杨素问口吃的人:“现在家里有人被蛇咬了,你懂得多,想想办法吧。”口吃的人答道:“用五月五日南墙下的雪,涂涂抹抹就好了。”杨素说:“五月五日哪儿去找雪呀?”口吃的人答道:“如果五月没雪,腊月哪儿有蛇咬人的事呢?”
1.故事中画“________”的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2.为什么腊月没有蛇咬人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吃者的聪明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一读。
昆虫避暑的办法
夏天,蜂窝里温度很高,蜜蜂们纷纷从小河里运来水,洒在巢里,并扇动翅膀降温。
蚂蚁避暑的方法很巧妙,它们搬来沙粒和小土块封住洞口,防止热气进洞。
红蜻蜓用尾巴朝着太阳,不让烈日晒到头上,以防中暑。
花蝴蝶到了中午.就合拢翅膀.倒挂在树叶的背后避暑。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玉瓦莲
①爸爸种了许多花,可是我最喜爱的是那一盆玉瓦莲。
②玉瓦莲又叫“宝石花”,是一种朴实无华的热带植物。它的栽种很特别,不用种子,只要剪下一片叶子,轻轻插在花盆里就行了。
③玉瓦莲生命力旺盛,也非常坚强耐旱。连续几个星期不给它浇水照样能生长。它的每一片叶子就像一座水库,水分都储藏在叶子里。这个小水库多奇妙啊!
④四年前初夏的一天,爸爸小心翼翼地从玉瓦莲上剪下一片叶子,插在花盆里。过了十来天,叶子末梢就长出了嫩芽。爸爸又给它施了点肥,玉瓦莲一天天长得粗壮起来。
⑤爸爸十分爱护这盆玉瓦莲。寒冬来到,就把玉瓦莲搬到家里暖和暖和;太阳出来,就把它搬出窗外;隔几天,就给它施一次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爸爸的精心培育下,这盆玉瓦莲越长越好,丰润的叶子一层又一层地长在一起,真像一朵碧玉雕成的大莲花。
⑥今年夏季,这盆玉瓦莲终于开出了五角星似的小白花来。花蕊带点黄色,花瓣尖尖的。缀有几点红斑,色泽虽不鲜艳但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一片片厚实饱满的叶片,衬托着小小的花儿,第一片粉绿的叶子上有一层灰绿色的粉末。早晨,晶莹的露珠挂在叶片上,真像颗颗耀眼的珍珠,美极了。
⑦现在,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喜欢玉瓦莲,喜欢它的美丽,更喜欢它的品格。
1.爸爸十分爱护那盆玉瓦莲。寒冬来到,就把玉瓦莲_______________;太阳出来,就把它_______________;隔几天,就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玉瓦莲的“花”的细节部分。
3.写出第⑥自然段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记叙了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
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意思相反的词,补全四字词语。
出( )入( )道( )论( )大( )小( )
深( )浅( )同( )共( )口( )心( )
水( )石( )顾( )失(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赋得永久的悔
季羡林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赡养侍奉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了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虽然无论不但)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但是都而且)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盈眶( )简陋( )
蹭饭()够呛( )
轮廓( )难以下咽( )
唾手可得( )懵懵懂懂(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立( )之地俯( )皆是 ( )人篱下
背( )离乡心肝俱( )物以( )为贵
3.从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4.本文所说的“永久的悔”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的母亲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 dài)了几天,仍(réng rēng)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hén hún)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用“√”画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终天之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如此痛苦不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