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6.8~8.0,酸色—红色,碱色—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编号);
①A管溶液由红变黄
②B管溶液由红变黄
③A管溶液不变色
④B管溶液不变色
(2)写出A管中发生的反应: ;
(3)写出B管中发生的反应: ;
(4)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5)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6)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到目前为止,由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或电能仍然是人类使用最主要的能源。
(1)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能(焓变,Δ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断键和形成新键过程中吸收和放出能量的大小有关。
已知:H2(g)+Cl2(g)=2HCl(g) ΔH=-185 kJ/mol,断裂1 mol 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 kJ,断裂1 mol Cl—Cl键吸收的能量为247 kJ,则形成1 mol H—Cl键放出的能量为。
(2)燃料燃烧将其所含的化学能转变为我们所需要的热能。已知:
①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
②C(s,石墨)+O2(g)=CO2(g)ΔH=-393.5 kJ·mol-1
③ 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标准状态下22.4 L氢气和甲烷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反应放出588.05 kJ的热量,原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是。根据以上三个热化学方程式,计算C(s,石墨)+2H2(g)=CH4(g)的反应热ΔH为。
已知X元素原子的K、L层的电子数之和比L、M层的电子数之和多1个电子。Y元
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少3个。Z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W元素最高化合价是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40%。
(1)Y和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用化学式表示)>。
(2)X单质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化合物是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3)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W的低价氧化物与Y单质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Y与Z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实验测得当此化合物处于固态和液态时不导电,溶于水能导电。由此判断该化合物具有键(填“离子”或“共价”)。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
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13。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C、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D、E两种元素的单质反应可以生成两种不同的离子化合物;F为同周期半径最小的元素。试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D与E以1∶1的原子个数比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B、D形成的化合物BD2中存在的化学键为键(填“离子”或“共价”,下同)。A、C、F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CA4F为化合物。
(3)化合物甲、乙由A、B、D、E中的三种或四种组成,且甲、乙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则甲、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A、C、D、E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5)元素B和F的非金属性强弱,B的非金属性于F(填“强”或“弱”),并用化学方程式证明上述结论。
已知X、Y是阳离子,Z是阴离子,M、N是分子,它们都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具有
以下结构特征和性质:
①X、Y、M、N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②常温下,M是极易溶于N的气体;③X与M均由相同的元素组成;④Y为单核离子,其与Z组成的物质可用于净水;⑤Z由同主族元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电子式为,Z的离子符号为。
(2)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3)写出Y与M、N形成的混合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①~⑦在表中的位置,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
问题:
(1)④、⑤、⑦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
(2)⑥和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为>。
(3)①、②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之比为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能将Fe2+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由表中元素形成的物质可发生如图中的反应,其中B、C、G是单质,B为黄绿色气体,D溶液显碱性。
①写出D溶液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检验A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的方法:。
③常温下,若电解1 L 0.1 mol/L的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pH为12(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该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④若上图中各步反应均为恰好完全转化,则混合物X中含有的物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