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2年3月以来,日本右翼势力通过各种手段,频频做出损害中日关系的举措,企图窃取钓鱼岛,极大地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为此,全国各城市市民自发举行不同程度的游行示威、抵制日货行动,再一次向全世界表明:今日的中国不再是70年前任意受人欺凌的那个中国,表达了国人的愤慨与昂扬的志气。
(1)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与我们的民族精神密不可分。请问:这种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并举例说明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实践中有哪些具体的体现?
(2)谈谈在新的发展阶段践行这种精神的重要意义。
(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行动来弘扬这种精神?
从前,有个人到别人的菜园里偷菜,恰被菜园的主人看见了,菜园主人不但没有制止,反而转身就走。偷菜人以为他要告官,连忙赶上去。不料,菜园主人进了自己的家门,还把门关上。偷菜人说:“我被你看见了,我现在没法做人了。”菜园主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呢?咱们是邻居,你只是想知道我那菜为啥长得那么漂亮,对吗?我那菜,好看,又好吃。不信?你先尝尝。”说着,他真的到篮子里抱出两棵菜,硬塞到偷菜人手里。后来,这个偷菜人成为邻里众口称赞的好人。
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孟子云:“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一:小敏在小学时成绩一起很好,进入中学后由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渐渐地有些跟不上大家了。可她明知如此,却不肯向比自己高明的人请教,理由是:这样会损害我的自尊心,而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
材料二:小何是一名学习尖子生,整天生活在老师的表扬和父母的夸奖之中,可是他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想永远超过别人,生怕成绩一掉下来,会失去老师和父母的喜爱,损害自己的尊严。
小敏与小何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心理?这种心理正确吗?为什么?
材料一:2011年9月26日,山西校车事故,7名初中生死亡;11月16日甘肃庆阳校车事故导致21人死亡,43人受伤;10天之后的11月26日辽宁省丹东校车翻车事故,内有35名幼儿园儿童受伤。2011年12月12日,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发生一起运送小学生车辆侧翻事故,造成车内23名学生伤亡。血淋淋的惨痛教训一次又一次的拷问着校车安全制度。
材料二:针对多个地方出现的校车安全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1月27日在出席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时强调,国务院已经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2011年12月,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拟赋多项道路通行特权。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1)材料一中的校车事故侵害了中小学生的什么权利?
(2)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制订《校车安全条例》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哪一种保护?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制订《校车安全条例》有何重大意义?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12年支教,被评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12年支教的事迹给我们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