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观察图片,完成问题。

(1)请将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ABCDE归类填入下列表格中,并在表格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名称
项目
开始时间
主要成果
主要标志
人类进入的时代
第一次工革命
18世纪60年代
 
 
__________的广泛运用
“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
革命
19世纪 70年代
 
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为主要标志
 
____________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两个即可,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各种文化,同时又以其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围各民族与国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的大理崇圣寺三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三塔建筑风格类似于唐都长安城的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
(1)“南诏”政权是今天哪两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建立的?三塔与小雁塔风格相似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申东城《隋唐史话》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时期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四 “新罗与唐朝一向保持友好关系。……新罗人张保皋、郑年二人都有勇力,在唐禁军中做小军官。……日本大规模吸收汉文化是在唐朝。据史书所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总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附使船同来中国。……唐与天竺诸国,聘使常有往来,到唐玄宗时次数最多。”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4)从材料四中可以得出唐朝对外交往有何特点?请列举一个唐朝对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

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630),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携带)粮,民物蕃息,……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欧阳修《新唐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景象?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
材料二:“贞观时间所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得到切实的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评价女皇武则天的统治。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3)“开元”是哪一位皇帝的年号?根据材料三归纳“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不能照搬材料)。

秦始皇 (下图),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李白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请你也来评一评。

(1)【收集资料】班级的同学们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如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哪一种史料是最可信的?
(2)【整理资料】①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②统一度量衡。③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④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⑤统一文字。⑥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仅制,
如下图所示。

A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6分)
B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6分)
(3)【论从史出】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简练的话评价秦始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1)据材料一 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学说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而汉武帝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2)儒家学说从创立到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秦始皇对待儒家学说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的措施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3)材料三中阐述的现代化治国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战国七雄中下列方位的国家名称。
最东边: ___________最西边:__________最南边:__________最北边:__________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遮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2)各国为增强国力纷纷招揽、任用贤能之士,实行变法。材料二中的“变法”是指历史上哪一次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材料三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除隘法。……于是分天下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3)材料三中的“王”是谁“初并天下”是什么意思?材料三反映出“王”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