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思想突破、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体现了欧美国家l5—18世纪发生沧桑巨变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材料三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他们解除了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 “在权利面前,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上述三则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图l和图2反映的是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分) 它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哪一方面的条件?
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内容分别出自什么重要文献?写出它们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共同之处。(1分)
图3人物的发明成果主要涉及哪一领域?有何影响(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诺贝尔奖得主在聚会上说,解决本世纪的问题需要“孔子的智慧”。
(1)你知道孔子在要求学生学习方法、态度方面有哪些智慧吗?(写出两条即可)
材料二: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三部分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2)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办起了民办教育,他办了什么民办教育?他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3)孔子的智慧除了体现在教育方面外,还体现在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儒家学派在哪个朝代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地上有铁路联系各地,好比人身上有血脉流通一样,手脚灵活,脑瓜敏捷……没有修筑铁路的国家,就好比中风麻痹的病人,半个身体不能动,行动不灵便。这样,如果外国人入侵,各地互相无法救援,只能任凭其欺侮凌辱,无法抵御。
请回答:在这段话中,郑观应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反映了中国人在哪方面已经发生变化?
此材料体现了铁路在哪方面的重要作用?
清政府有了自己的铁路,也没能抵挡住外国的侵略,这是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胶卷的影照,今天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家报纸……爸爸妈妈还常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
请回答: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
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说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举出三种以上)
电信部门经常打出“千里‘音’缘一线牵”的广告,请你做一项调查:当今人们快速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并列举出各自的利弊。
(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周刊词
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申报》登载的内容都有哪些?其编辑特点是什么?
(探究开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筑了吴凇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客运铁路。这条铁路的修建事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同意,运行不久,火车又轧死了人。清政府遂以28万两白银赎回铁路,随即拆毁,将铁轨抛入大海。
材料二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揭贴
材料三 要想富,先修路。
——当代一句流行语
请回答:从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的命运和义和团的揭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铁路的什么态度?
说说铁路和轮船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以后,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反映了人们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