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人工选择→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b.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F2→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e.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导入乙种生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1)a方法属于常规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定要是________。
(2)b方法与a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3)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应属于________体,它们往往表现出__________等特点;育种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应当是________(填“干燥的”“萌动的”或“休眠的”);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其变异_________(填“全是对人类有益的”“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或“全是对人类有害的”),所以要对其进行_______。
(5)e方法培育出的新类型生物,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某基因控制的性状,该表达过程应包括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__过程。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突变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重金属等会使蛋白质变性。先请你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蒸馏水、碘液、无水乙醇、试管、量筒、滴管等。
(一)、实验步骤:
(1)去两支试管,编号A、B,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A
试管加,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混匀后向两支试管再各加2ml可
溶性淀粉溶液并混合均匀后,将试管放入适宜温度5min ;
(2)一段时间后,将两支试管取出,各加1ml本尼迪特试剂,放入50~65°C大烧杯中
水浴加热5min,并观察颜色变化。
(二) 实验结果及结论:
(3),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4) ,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5)该实验的自变量,对照组是

下图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 ]。
⑵图中[ ]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网络和通道;图中[ ]是大分子物质通道。
⑶图中5为_____与动物细胞_____分裂中的纺锤体形成有关。
⑷图中1是进行______呼吸的细胞器,产生ATP的场所除1外,还有[ ]。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_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____,表示肽键的字母是___________。
(4)图中有___________个肽键,有__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_个羧基。
(5)该化合物由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6)该化合物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个水分子。

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3.5%FeCI3溶掖,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试管口,轻轻振荡;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
(3)过氧化物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号试管。

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请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Ⅰ.实验原理:种子萌发过程中,如只进行需氧呼吸则吸收氧气量和CO2释放量相等;如果进行厌氧呼吸则只释放CO2。(假设以葡萄糖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
Ⅱ.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水稻种子、带橡皮塞的玻璃罩2只、100 mL的烧杯4个、2根弯曲的其中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蒸馏水、凡士林。
Ⅲ.实验方法:按照下图将实验材料和用具装好。

Ⅳ.实验分析:装置一中,若萌发的种子需氧呼吸,消耗的O2使气体体积(增加、不变、减少),产生的CO2被NaOH吸收导致瓶内的气体体积(增加、不变、减少),从而使液滴向移动。
V.完成下表,预测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及结论。(请描述装置一和二中液滴移动状况)

实验现象
结论
一左移,二不移动
①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 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既进行需氧呼吸,也进行厌氧呼吸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