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答题。
             
去年夏天,我和妈妈来到庐山旅游,那里的山山水水深深地吸引了我。庐山,不但有云海,飞瀑,峭壁,清泉,更让人难忘的是,那里的人都有一颗美好的心。
一天,我和姐姐拖着疲惫的步子从小天池回来,突然发现前面熙熙攘攘地围着一群人。我好奇地走上前去,看见路边的长凳上躺着一个姑娘,脸色苍白,双眼紧闭。她的女伴焦急地站在一边,不知所措;路过的人们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也都是来庐山旅游的旅客,人地生疏,弄不清哪儿有医院。我和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也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汗背心,黑黑脸膛,虎背熊腰的老乡,挑着沉甸甸的西瓜担,走到人群边。他停下步子,抹了抹满头的汗水,操着本地的口音说:“出什么事了?”大伙儿见了他就像见到了救星,七嘴八舌地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老乡听了,放下装满大西瓜的箩筐。他稍想了一下,便果断地说:"我送她去医院吧,来,背上。”老乡蹲下了身子。姑娘的同伴没有动,只是担心的说:“您这瓜怎么办呵?”老乡依旧半蹲着,可姑娘的同伴依然没有动。
这回,老乡也顾不得许多了,他赶忙站起身来走向姑娘,准备把她背起来。就在这时也不知是哪位聪明人急中生智地高声说了一句:“我们把他的瓜买下吧!”他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大伙的一致响应。人们不等那老乡说什么,便塞上钱,捧着西瓜走到一边。我和妈妈也买了一个瓜。
不一会儿,箩筐里的瓜没了,可老乡的手上却捧满了钱。不,这不是钱,这是一颗颗火热的心啊,是我们这群不相识的人的心啊!
老乡背着姑娘沿着山路远去了,周围的人也陆续走了,我望着那远去的身影,觉得他渐渐高大起来。
一阵凉风吹来,路边的树枝在欢快轻舞,我仿佛还听见了小鸟在树梢歌唱:“虽然我们不相识,但我们共有一颗美好的心;虽然我们不相识,但我们愿奉献出我们的爱和情......”
(1)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 (    ) (    ) (    )
七嘴八舌 七(  )八(  ) 七(  )八(  )
(2)找出短文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根据本文人物间的关系,选用文中的一个语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4)短文写了那些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受骂还难受。
伯父的话语委婉地我”读书。“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受骂还难受。”说明“我”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一句是句,变成陈述句
。“四周黑洞洞的”表面上是指
,实际是指
“碰壁”原意是指,在这里比喻

(3)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 )上车子,一个( )着,一个( )着,爸爸( )镊子给那个拉车的( )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 )干净。他们又给他( )上药,( )好绷带。
这段话写的是伯父鲁迅先生和爸爸救护黄包车夫,从所填词可以看出他们对车夫的救助,表现了

(4)作者回忆了鲁迅生前、救助车夫、四件具体的事例,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抚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1)在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词语。
(2)用——画出写母亲表情的句子。
(3)母亲每一次开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你明白母亲这样做是为什么吗?说说母亲这样做的理由。


(4)试着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5)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下边。


读课文,完成练习。
(1)孩子小心翼翼地放好树苗,培好土,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它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母亲复杂的目光所包含的情感。



(2)“一拐一拐”在文中共出现了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为了突出

(3)从全文看,既写了的经过,又写了

,两条线索交叉进行,突出了文章主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和体贴儿童,所以孩子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依赖 信赖)。
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有买着,非常着急。于是,便冒昧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本书作者的帮助。高尔基接到信后 随即将(珍藏 收藏)多年的一本 童年 寄给了这位小学生 难怪孩子们常说 有了困难找高尔基 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
高尔基对于孩子们虽然非常喜欢,但当发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时,是从不骄纵宽容的。一次他收到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生气,回信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可耻,很可耻!”
当然,对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他总是喜在心里,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但从不过分地(夸奖 夸耀)。尤其是对那些较早地崭露出智慧(峰 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滋生骄傲的情绪。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一位仅9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非常流畅,也很优美。高尔基听了深为惊奇,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赞扬,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
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心的爱,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词。(在选择的字词下打“√” )
(2)给画线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用“~~~~~~”画出文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4)通过_____件事说明高尔基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可见高尔基对孩子既有________的爱,又有________的爱。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有物质上的给予,()包括精神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喝酒”的“喝”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无足挂齿() 估计()
贫穷() 推测()
(3)在最后一段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4)第七自然段里写道“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意义”指什么?



(5)女教师猜想这些孩子会画什么?为什么?


(6)道格拉斯画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画?


(7)这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