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与1970年相比,1990年该城市中心商务区的人口( )
A.白天密度减少 | B.白天逐渐增多 |
C.夜晚密度增加 | D.夜晚总量没变 |
该图反映了(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
发生图示变化的原因是城市( )
A.交通条件改善 | B.生态环境优化 |
C.流动人口增多 | D.服务等级提高 |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一段经线。X以北为陆地,Y以南为陆地,X、Y之间为海洋。读图回答27—28题:图中四地中,年太阳辐射量最大的是:()
A. X地 | B. Y地 | C. P地 | D. Q地 |
当华北平原收获冬小麦的时候,X、Y两地:()
A.都出现炎热干燥天气 | B.Y地干燥,X地多雨 |
C.都普遍吹偏西风 | D.正值当地葡萄酒酿成存窖时 |
下图分别为世界上四个地点的地理坐标,据此回答25-26题。最接近大洲分界线的经线经过的地点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中四个地点中,有大片温带荒漠分布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22-24题: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
A.小麦 | B.棉花 | C.黄麻 | D.水稻 |
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a工业区 | B.b工业区 | C.c工业区 | D.d工业区 |
由孟买到加尔各答,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
A.逐渐减少 | 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
C.逐渐增加 | 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
某学者在下图所示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一些现象。据此回答20-21题。该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但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条件差 | B.降水较少 | C.农业基础薄弱 | D.土壤条件差 |
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示区域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多沼泽,下列叙述与该地沼泽形成无关的是
A.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 B.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
C.该地区河流的凌汛现象常导致河水泛滥 | D.该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
读下图回答18-19题。下面统计数据
与图中
四城市气候特点吻合的是()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气温(℃) |
22.5 |
20.1 |
18.5 |
16.2 |
14.6 |
12.3 |
11.4 |
13.4 |
14.7 |
15.3 |
17.8 |
20.1 |
||||||||
水量(㎜) |
8 |
5 |
10 |
50 |
78 |
91 |
98 |
51 |
49 |
40 |
25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