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下左图为北京蔬菜某地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山东简图,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人口104万。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光市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销往国内外市场。
寿光市采用了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70万亩,年产蔬菜30亿公斤。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
(1)读图分析,改革开放前,决定四季青蔬菜生产类型和规模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2)90年代中期以后,四季青不再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结合资料,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社会区位条件。
(4)寿光市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A.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改变了原大田种植的地表景观
B.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
C.大规模开垦土地种植蔬菜,使得黑土肥力下降
D.由于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交通用地减少致使交通落后

(5)海南岛的蔬菜生产比山东寿光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1分)

(1)图中A、B、C三层(由外到里)分别表示太阳大
气结构的层、层、层。
(2)发生在太阳大气最里层的太阳活动是,它的大小和多少可作为太阳活
动强弱的标志。
(3)太阳大气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这些
斑块出现在图中的层。(填名称)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共9分)问题。

(1)图中分界面A是B是
(2)在界面B上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
(3)图中圈层C是D是H是

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沿图中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的地点选在A、B、C、D哪一处?()处。简述理由
(3)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
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森林火灾,最好采用术。
(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给他指出独自走出深山密林的最佳路线?
(5)简要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056
6838
7360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420
442
460


材料二:1999-2003年我国耕地变化情况分析

年份
开发复垦增加耕地
万Km2
耕地合计减少量
万Km2
各种因素造成的耕地减少比例(%)
生态退耕
农业结构调整
建设占用
自然灾害毁损
1999
40.5
84.2
46.9
12.7
24.4
16.0
2000
29.1
125.4
60.9
21.2
13.0
4.9
2001
20.2
183.0
71.2
5.4
19.7
3.7
2002
26.0
202.7
70.3
17.2
9.7
2.8
2003
31.4
284.4
78.6
11.6
8.0
1.8


资料来源:《1999-2003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
(1)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是____ ____ 。其主要原因是
(2)我国开发复垦增加耕地最多的年份是年;耕地减少最多的年份净减少量达万平方千米。
(3)1999-2003年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而因自然灾害损毁造成耕地减少的比例相对(增加/减小)。
(4)试从我国的气候、地形和水资源特点三方面分析评价我国粮食生产的条件。

图16和图17分别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2,完成下列问题。
(表2)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1)据图,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椐表2,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